【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整體空氣大改善 港污染指數勁減42%

發佈時間: 2016/12/28

北京霧霾嚴重,但本港今年受惠於多雨,空氣大有改善。今年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共錄得194小時達10或10+的「爆燈」水平,較去年337小時勁減42%。但新界西仍屬污染重災區,東涌的污染日數更是3連冠。

綠色力量分析環保署截至本月20日的數據發現,本港13個一般監察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AQHI)達10或10+的時數(即達甚高或嚴重健康風險級別)較去年減少143小時。綠色力量科學及自然護理總監鄭睦奇分析指,本港整體空氣質素改善,主要與天氣及政府所推動的改善空氣污染措施漸見成效有關,包括淘汰柴油車。

1月雨量多近10倍

雖然整體空氣有改善,但本港西部污染問題仍舊嚴重,若以AQHI達10或10+的日數計算,東涌連續3年成為榜首,有9日污染「爆燈」,屯門和元朗則以8日和6日緊隨其後。

若將污染數據按月份析,本港1月及10月AQHI達7或以上的時數(即達高健康風險級別)跌幅最大,1月及10月分別有22及70小時高污染,分別較去年413小時及972小時減少95%及93%。鄭指,本港1月及8至10月原本是污染最高的月份,「(8至10月)當熱帶氣旋接近香港前夕,就會有下沉氣流抑壓雲團形成,會出現晴天。下沉氣流亦會增溫,兩者都有利臭氧形成。」至於1月,則因為降雨量少及吹北風,令內地吹到香港的污染物難以消散。

為何今年1月及10月污染銳減?鄭引用天文台數據解釋,今年1月及10月降雨量分別達266.9及624.4毫米,較正常值高近10倍和6倍,「污染物能溶於雨水,不會在空氣中停留。」

新界西先天不利成重災區

新界西屬空氣污染重災區,鄭睦奇指,主要受發電廠和汽車排放的廢氣影響;加上西面屬背風帶,令空氣偏乾,不利雲團形成,變相令日照增加,日間的陽光有利光化煙霧現象,令臭氧迅速形成。

隨着東涌新市鎮擴展、洪水橋新發展區及港珠澳大橋落成後,西部人口料增72萬,健康或受威脅,鄭呼籲港府盡快設法改善新界西的空氣。

環保署指,將繼續與廣東省政府合作,減少區內空氣污染物,兩地政府已開展中期回顧研究,總結去年減排成果和確立2020年的減排目標,望有效改善全港,包括屯門、東涌及元朗的空氣質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