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27%受訪中學生 曾想過自殘

發佈時間: 2016/04/27

一項調查發現,超過6成的受訪者遇有減肥、情緒困擾及暗瘡等問題時,會上網尋求資訊處理,而非向醫生求診,調查同時發現,近3成受訪中學生過去半年曾想過自殘或企圖自殺,情況值得關注。

香港兒科醫學會及香港兒科基金在今年3月至4月以網上問卷訪問1,685名中學生,有66%的受訪學生遇有健康問題時,會上網自行尋找資訊處理,其中31%會搜尋處理情緒、壓力及暗瘡問題。香港兒科醫學會會長王曉莉認為,若青少年在網上接收錯誤資料,可能會耽誤治療。她舉例初期抑鬱症病者若沒有及早治療,可能導致長期抑鬱甚至出現自殺傾向。

調查亦顯示,34%受訪學生認為網上資料可信,29%受訪者認為網上文章愈多Like及Share,可信度愈高。王指反映學生倚賴從網上得到資訊。

6成人遇問題 求教網絡不求醫

另外,27%受訪者表示過去6個月曾想過傷害自己或企圖自殺。調查同時發現受訪學生出現情緒問題,62%說過去半年曾感到不開心或無故哭泣、63%有失眠等睡眠問題,王說反映每3名中學生,便有2個情緒受困擾,情況值得關注,因為失眠和無故哭泣都是情緒病的徵兆。

王建議青少年遇有情緒問題,應先向老師、社及家人尋求協助,又認為要向學生及公眾推廣健康素養(health literacy),即教導學生如何正確獲取、理解及應用基本的醫學資訊,確保他們可正確分辨網上資訊。

香港兒科基金主席兼國際兒科醫學會前會長陳作耘認為,政府長遠應該建立一個高層次、跨部門及配合人口結構分析的「兒童事務委員會」,全面提升兒童及青少年的健康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