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小一常識考自理 1分鐘扣3粒鈕

發佈時間: 2016/04/27

「港孩」自理能力低,剪指甲、開水樽都要家長服侍;有學校將扣鈕、摺衫、整理書包納入評估項目計分,並要求家長協助訓練子女。有學者擔心以此作評核,恐令學生添無形壓力;亦有校長選擇以身作則教導學生剪指甲,以鼓勵取代分數。

踏入小學考試高峰期,有家長在網上群組上載通告,內容是「常識科一年級下學期生活技能評估項目」,該學科將於下月進行3項評估,包括1分鐘內分別扣好3粒校褸衫鈕、摺好體育外套及整齊收妥衣袖、妥善放好個人桌面、抽屜、書包和座位四周物品。

該通告寫明,評估將與考試分整合為該學科下學期成績,籲家長協助訓練子女。教育學院幼兒教育系副教授鄭佩華認為,學習自理是必須的課題,但以計分及計時評估,擔心會打擊學生信心,產生不必要的壓力。她分析,每個人的能力不同,有些人較「論盡」,難照顧自己;她亦眼見有學生就連開水樽蓋都要傭人幫忙。

教導子女 家長宜示範怎自理

要有效對付「港孩」,她認為家長責無旁貸,應撥出時間向子女示範如何自理,令他們覺得好玩、有成功感,甚至有助家庭關係變得融洽。

身兼資助小學校長會主席及國民學校校長賴子文表示,該校以計分評估學生自理能力無傷大雅,尊重他們做法;而他的教學方式則是口頭鼓勵學生,認為照顧自己是應做的事,不會以分數掛鈎。

鼓勵代計分 小事也有成功感

他回想4年前曾事前通知學生要檢查指甲,最終仍有10多名學生沒有剪;期間一位小五女生答不剪指甲是因為唔識,平日是媽媽幫手,令他不得不以身作則教好學生,「有學生怕痛,糾結地磨指甲,剪得不好,就叫他下次再剪靚點!」

他特別懷念當日的時光,「學生成功剪指甲後,都會展現燦爛的笑容,至今我仍然記得!」他勸喻時下家長,子女即使完成如此小事,都會有成功感,希望家長放手,讓他們自己來。

放手讓幼童嘗試 擺脫「港孩」

近年興起兒童自理訓練班,朗研社家庭教室開辦多個幼兒學習課程,包括混齡聚餐學自理、嬰幼兒家長課程等,每個月的課程開價逾千元;其創辦人任劉琼玉強調,自理應從小學習。

她舉例指,一般幼兒1歲已懂得剝雞蛋,但曾有6歲童因不懂而諸多藉口,自言不喜歡吃雞蛋、嫌骯髒而拒絕剝雞蛋;基於他在同輩間失去自信,終出現情緒問題,會推開食物。

「可能小朋友的學術能力佳,但因自理能力差,擔心被人笑,覺得自己好醜,這個現像好常見。」要子女脫離港孩一族,她建議家長讓年幼子女從小嘗試自行進食、穿衣;「千萬不要以為子女不懂自理是發展遲緩,他們只是欠經驗,讓他們模仿成人應有的自理行為,不要急於伸手扶持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