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京滬臭氧襲港損空氣

發佈時間: 2016/01/06

環保署總結2015年香港空氣質素,發現整體較2014年有改善,但臭氧濃度不跌反升,16年間更上升了32%。有研究空氣污染的學者指,遠至北京及上海的臭氧亦可隨風抵港,秋天最嚴重。

一般監測站的臭氧濃度由1999年每立方米34微克,升至2015年每立方米45微克,升幅約32%。理工大學土木及結構工程學系教授王韜指,據過往研究,除了珠三角外,北京及上海的臭氧曾一度襲港。尤其是吹東北風時,即每年9月至11月。

王又指,京、滬兩地人煙稠密,加上有汽車及重工業,臭氧濃度在當地已算高,惟南下經過福建和廣州時,有機會被稀釋,但亦可能繼續累積,抵港時的濃度增加或減少都有機會。另外,北方城市冬季會燃煤,當地煤的質素較差,會釋出較多二氧化氮,令冬季空氣污染更嚴重。

臭氧毒性高 嚴重可致命

香港中文大學公共衞生及基層醫療學院教授黃子惠指,臭氧毒性高,會引發一系列呼吸系統性疾病,如哮喘,嚴重者更會致命,建議呼吸系統病患者於臭氧濃度高的日子,避免到戶外進行運動。

王韜認為,本港臭氧雖然主要來自來地,但港人也有責任。「不可只怪責內地,因廣東省許多工廠都是港人開設。」他建議兩地攜手改善問題。

環保署:有和內地訂減排目標

環保署助理署長莫偉全承認,本港需和內地合作才可解決臭氧問題,環保署已和內地訂立減排目標,但暫未知2015年是否達標。

本港去年一般監測站和路邊監測站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分別錄得3,358小時及1,926小時屬高或以上,分別較14年下跌13%及7%。但中西區、東區、大埔及銅鑼灣的高污染時數均較上一年增12%、31%及7%。莫解釋,因本港去年多吹偏東風,故上述3區的區域性空氣污染較2014年嚴重。

24年來最早 1月黃雨

天文台昨發出今年第一個黃色暴雨警告訊號,屬1992年有暴雨警告訊號後,首個1月發出的黃色暴雨警告訊號;而昨日截至晚上8時錄得47毫米雨量紀錄,亦創戰後以來第二大日雨量。

天文台高級科學主任陳栢緯指,本港昨受高空擾動影響,帶來多雲有雨的天氣,與厄爾尼諾現象未必有關。但天文台總學術主任岑富祥稱,全球暖化及厄爾尼諾現象確實對區域性不尋常天氣,提供有利條件。

岑補充,現階段厄爾尼諾現象仍屬97、98年以來最強,亦將會持續至今年春季5月,天文台將於本月底就厄爾尼諾現象再作評估。天文台預測本港今日「小寒」天氣將好轉,日間有一兩陣驟雨,氣溫達18至22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