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現今的社會中,有許多人正面臨精神健康的挑戰。他們可能經歷過各種創傷,像是虐待、忽視、家庭暴力或其他令人心碎的事件。這些創傷不僅影響他們的心理健康,也可能引發長期的精神問題。對待這些精神復元人士,我們
根據環境保護署出版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香港市民在2022年棄置了超過400萬公噸的都市固體廢物到堆填區,即是我們平均每天棄置多於11,000公噸的廢物。廚餘佔了其中30%,共棄置了3,302公噸,
在日常生活中,恰當的笑話能夠促進大家的關係。具有幽默感的人往往也會受大家歡迎。然而,不是大部份人都有幽默感的,自閉症人士亦然。研究指出自閉症人士較難領會笑話中好笑的部分,原因不是他們不喜歡笑或沒有幽默
很多照顧者在教養議題上都有許多疑問,其中一個最常見的問題是「如何照顧小孩的情感需要」。其實,要滿足小孩的核心情感需要,小孩長大後才能健康地應付人生高低起伏及建立穩定的關係。讓我們一起了解五個核心情感需
精神健康諮詢委員會於2019年委託香港大學及香港中文大學進行三項涵蓋兒童及青少年、少年及青年以及60歲或以上長者的全港精神健康調查。根據2023年公布的調查結果,發現24.4%的兒童及青少年過去一年曾
「歡迎光臨,隨便睇吓!」、「我哋有好多產品,我可以介紹俾你聽!」溫暖的微笑,窩心的問候,細心的講解,使不少客人均願意停下腳步,聆聽嘉欣(化名)對產品的介紹。新生精神康復會職業康復服務去年起拓展擴香石工
學生精神健康近年備受關注,去年學童輕生個案更創下五年新高。根據中文大學醫學院2023年的調查顯示,接近兩成半的受訪學童受至少一種精神疾病困擾,當中焦慮症和抑鬱症最為常見。今年小六的琳琳自小一起患有焦慮
青少年的自我傷害行為(SIB,self-injurious behaviours)經常令家長和老師十分頭痛。實習時,我遇過不少因SIB而被轉介到臨床心理服務的個案,亦經常聽到以下的迷思:「遇到問題就解
張女士(化名)的兒子剛升上中學,患上社交焦慮症,既不願上學也只逗留在家打機,影響所至不是母子爭拗,便是父子口角、肢體碰撞,整個家庭淪為戰場,家庭成員間陷入困擾之中…張女士的兒子由醫務社會服務部協助轉介
義工服務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常常聽到身邊的人說他們要去做義工,無論是參觀探訪、陪同病患就醫、處理文書工作、擔任導師、參與賣旗活動,或是帶領和策劃活動等等。這些機會可以是我們能夠想像到的,也
「我好攰呀,每日都有好多功課做,放左學又要去補習…」小二學生所說的這句話,反映現今學童普遍所面對的處境。每年6月1日是國際兒童節,這不僅是一個慶祝兒童的節日,更提醒我們需要關注學童的精神健康。隨著現代
阿晴(化名)是眾人眼中的一名模範學生,她品學兼優。可是,她在本年度下學期成績突然大倒退。上課時沒精打采,陸續退出各個校園組織。在家裏,情緒變得暴躁,少言寡語。父母起初不以為意,認為阿晴在經歷反叛期,但
在青少年成長的過程中,我們面臨各種挑戰和困擾,其中情緒壓力和內心的困擾是常見的問題。以應對考試為例,我們將探討情緒風暴的過程以及如何透過正向的應對策略建立內心的寧靜和個人成長。面對一場重要的考試,可欣
社會普遍對庇護工場的認知是刻板印象的「包裝工」、「安置場所」或「公屋地區的社區設施」。為提升及改變大眾對庇護工場的認知,不少庇護工場亦開展現代化工程,透過改善工場環境及設備的提升,提升服務質素,可改變
阿賢(化名)及阿茹(化名)是精神病復康人士,首次來到位於太原街的新生會社企So330咖啡店門口,準備擔任實習生,迎接實習訓練。當問及他們的心情時,他們表示「第一次來實習有些緊張,但對於未知的挑戰充滿期
在香港這個繁忙的都市中,每個人都可能面對著各種生活壓力和情緒困擾。新生精神康復會(簡稱新生會)的「生活新喜點」精神健康流動宣傳車服務,正為市民提供了一個獨特的精神健康流動支援平台。某天,一位年輕人行經
一年一度的文憑試已經開考並完結了。不論是應屆考生還是備戰來年的同學,對著各個科目以及放榜接踵而來的挑戰,其苦可想而知。假如你在追趕或備戰溫習進度時,感到不堪重負、或者擔心成績未如理想會影響前路,以致思
眾多自閉症患者背負著「有病」、「特殊需要」、「奇怪」等標籤,這些字眼所帶來的,除了是大眾異樣眼光與偏見,亦是自我污名的重擔。醫學模式下,自閉症被視為需治療和糾正的疾病或缺陷;被定義為一種影響患者社交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