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乳癌是本港婦女最常見的癌症,每 14 名女性,便有 1 人有機會在其一生中患上乳癌。有不少女士不煙不酒、飲食健康,但為什麼乳癌也找上門?其實,只要我們細心檢視一下生活習慣、乳癌家族史和成長歷程,不難發
上世紀癌症給予人的印象是絕症,猶記得筆者小時候看到很多電視劇集,總把癌病人形容骨瘦如柴、不斷嘔吐,家人要變賣家當籌錢醫病,彷彿患上癌症就世界沒日。然而,隨著治療癌症的技術日新月異,癌症已非以前所認為的
當女士被告知確診乳癌的一刻,大部份人會覺得不幸,為何選中我?但當病人發現自己期數是原位癌,那麼可以說仍然是幸運的,因為是不幸中的大幸。甚麼是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簡
女性踏入40、50歲,身體開始出現一些變化,即使像往常一樣飲食和鍛煉,但體重仍然會繼續增加,尤其是腹部周圍,形成俗稱「大肚腩」的中央肥胖,這很可能是身體正在進入更年期的跡象。其他令人煩惱的更年期症狀,
復活節「長假期」即將在本周五展開,相信很多讀者已安排到海外旅遊或者北上消費,開開心心度過長假期。難得假期當然放鬆心情好好享受,不少人會放下戒心,無視卡路里而大吃大喝,不消幾日體重就增加2、3磅,最終出
筆者想考考讀者,一名HER2型乳癌患者要進行標靶治療,知否現時每次標靶藥大概要多少錢?從醫生和前線醫護專業人員得知,粗略估計某些藥物每次治療費用以萬元計,如果要完成整個療程,動輒洗費高達六位數字。這還
每年的4月7日是世界衞生日,亦是世界衞生組織的周年紀今日。今年的活動主題為「健康起點,希望未來」,旨在令各界關注孕婦和新生兒的健康,並優先關注婦女長期健康與福祉。見到「孕婦」、「新生兒」、「健康」這些
眾所周知,香港女性生育率之低位列全球第一。但隨著新冠疫情於2023年消退,筆者近年在街上發現越來越多孕婦及可愛嬰孩的蹤影,加上政府近年鼓勵生育,又落力推廣餵哺母乳等政策,這亦為婦女健康踏出重要一步。根
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患者支援小組,每星期都會定期聚會,解答剛確診或正接受治療的乳癌患者遇到的難題。各位讀者,知否在小組中病友最經常發問的問題是什麼?要數最關心的題目,當然是「治療期間的飲食」,例如那類食物
剛過去的周六,3月8日是國際婦女節,對筆者來說,是難忘和美好的一天。因為二十年前即2005年同一天,正好是香港乳癌基金會正式成立,當時是全港首家專注乳健教育、患者支援、研究及倡議的非牟利慈善組織,致力
青少年是未來社會棟樑,在成長過程中,父母都悉心裁陪,希望子女成材,而成功背後最重要是有健康的體魄,注意身體的鍛煉。為了讓更多青少年認識乳癌風險及預防方法,香港乳癌基金會亦會為學校舉行乳健講座,希望提高
很多乳癌患者進行第一次化療前,心情難免會忐忑不安,很想知道化療前要有什麼準備,好讓能順利「過關」。香港乳癌基金會的護士,通常會向新確診病友千叮萬囑先進行牙齒檢查,如有蛀牙可先行處理,減低化療期間出現口
「我沒有因為失去乳房而難過,因為它已經完成使命,包括吸引異性、哺乳,它是時候光榮地休息。」最近筆者參加了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患者支援小組,有病友豁達地分享她對失去乳房的看法。這名病友在完成全乳房切除,清除
明天是2月14日西方情人節,在這一年一度的重大節日,人們總是趁機向愛人表達情意,又互贈禮物慶祝一番。然而對於正在治療的乳癌患者,她們可能正承受身體創傷或疲累而要留家休養。雖然沒有外出慶祝,但只要身邊的
農曆新年剛過去,也是時候回顧過去,展望將來。適逢今年是香港乳癌基金會成立20周年,作為一家非牟利慈善組織,我們一直致力推動本港乳房健康教育、患者支援、研究及倡議,以減低乳癌在本地的威脅,同時推進可持續
農曆新年將至,很多家傳戶曉的習俗「年廿八洗邋遢」、「年三十吃團年飯」等均需要一位幕後軍師用心用力作準備。在傳統的家庭觀念中,媽媽就是這位軍師,春節活動事無大小都由她領導,在繁忙的生活中忙得透不過氣,目
在龍年即將結束之際,香港乳癌基金會迎來一則令人振奮的消息。筆者的好朋友、香港乳癌基金會創會人張淑儀醫生(Dr. Polly Cheung)獲香港紅十字會頒發香港人道年奬2024,表揚她在乳癌防治、病人
乳癌是香港、甚至全球女性最常見癌症,醫學界不論是西醫或是中醫,都千方百計想找出乳癌確切成因,並對症下藥以減少乳癌病發率。中醫有「乳病從肝」、「女子以肝為本」之說,認為肝是人體五臟之一,在女性身體上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