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何綺華博士
霍何綺華博士

乳癌治療的飲食須知

發佈時間: 2025/03/20

乳癌治療的飲食須知

香港乳癌基金會的患者支援小組,每星期都會定期聚會,解答剛確診或正接受治療的乳癌患者遇到的難題。各位讀者,知否在小組中病友最經常發問的問題是什麼?要數最關心的題目,當然是「治療期間的飲食」,例如那類食物應多吃、那類要少吃、戒口不戒口等。魚、牛肉、雞等,是討論度最高的食物,而不少病友都存有一些誤解。

在小組分享會中,有一位已排期進行乳房切除手術的病友問其他姊妹,「手術後是否要飲魚湯?什麼魚是最好的?一定要石崇魚嗎?要知道產量少且價格昂貴,買不到甚麼辦?」姊妹們就那種魚煲湯討論得興高采烈,有完成手術的姊妹反問,為什麼一定要喝魚湯?因為她在手術後也沒有刻意喝什麼類型的湯水。

結果,基金會的護士「出手」,作出中肯的總結﹕手術後如果想喝魚湯,不一定要石崇魚,只要新鮮魚就可以,而且簡單如青紅蘿蔔豬肉湯、薯仔蕃茄湯也可以。但提醒不要喝生魚湯,擔心手術後傷口會出肉牙,也不要喝藥材湯。如有疑問,一定要向腫瘤科醫生查詢。此話一出,各位姊妹也明白所以然。聚會完結,有差不多治療進度的姊妹交換聯絡方法,繼續討論飲食餐單。

誠然,很多人在發病前都不會刻意留意個人餐單,但患病後,尤其在治療期間或者大病初癒後,對平常食物如豬、牛、雞、魚等,都忽然提高警覺,往往有種「臨時抱佛腳」的感覺。

有腫瘤科醫生對筆者說,不少病人擔心在手術後吃了牛肉、蝦、雞蛋等,會影響傷口「發」 ,產生較大的疤痕,這個說法並沒有證據支持。相反,不少乳癌患者完成手術後需要接受化療,進食高蛋白質食物對化療尤其重要,以修復化療對正常細胞的傷害。她建議,正接受化療的病友每天至少吃一隻蛋,如果情況許可的話,更可以吃多於一隻蛋份量的蛋白。

另一個經常被懷疑的食物是雞肉,原因是擔心吃了含雌激素的「打針雞」容易誘發乳癌。在此筆者想為「雞」做個平反,目前並沒有證據顯示雞與乳癌有關,如果擔心的話,在購買時選擇可信任的來源地,也避免進食雞翼和雞頸的部位。另外,選擇健康的烹調方法,避免煎炸及過份烤焗,因為燒焦的肉類含有致癌物質雜環胺(heterocyclic amine, HCA)。

姑置勿論,乳癌治療期間的飲食是以均衡和健康為基礎,注意攝取足夠蛋白質、蔬菜和水果,偶然給一點甜食以作鼓勵,就能更有力量走過抗癌路。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霍何綺華博士 香港乳癌基金會主席
欄名: 乳過天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