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蘭
陳淑蘭

借錢的智慧

發佈時間: 2025/05/15

借錢的智慧

近年來,各地經濟陷入低迷,您身邊認識的人可能也正面臨生活上的急難,或是因債務問題導致資金周轉不靈。通常這些需要開口借錢的處境,往往令人相當難堪。當您遇到他人向您借錢時,您會借嗎?

在日常生活中,或多或少都會遇到朋友借錢的情況。我是否借錢給他人,通常會考量以下幾個因素:交情的深淺、對方的信用狀況、借款金額的大小、借錢的理由、對方的態度與誠意、我自身的經濟狀況,以及最重要的——仔細思考這筆錢借出去,究竟是幫助對方還是害了對方。

當然,我會先做好心理準備,借出去的錢可能永遠收不回來,因此我也會將這次借款視為檢驗這份友情價值的機會。如果預見借錢會帶來不愉快的後果,我會選擇直接拒絕!何必自找麻煩呢?既然能預見結果會讓自己受氣,就更不應該好心做壞事。所以說,掌握借錢的智慧,遠比借錢這個行為本身更有價值。

我在上海有一位認識一年的專職司機,有一天突然開口向我借錢,說是要幫母親支付手術費用。我當下不假思索就拒絕了。當然,他不斷地懇求,希望能幫助他母親度過這個難關。

我回答他:「你經常載我去寺廟,你知道我不喜歡干涉他人的命運,所以我從不借錢給別人!」

聽完我的話後,他禮貌地回應:「我明白了,謝謝您,陳小姐。」

對話結束後,我反覆思考,這筆錢或許真能幫助他母親度過危險期。俗話說:救急不救窮,幫困不幫懶。最後我想出一個讓自己心裡舒服又能幫助他的方法。

我主動聯繫那位司機,告訴他:「這5000元不是借給你,而是作為按金先轉帳給你,之後在車資上扣除。」這樣既解決了他的燃眉之急,又讓我感到心安。

因為我實在無法忍受那種錢借出去後的心理負擔;更何況,我看過太多人借錢只是為了維持奢侈的生活,這種情況總是讓我感到氣憤!

人生在世,行善是本分。但必須懂得有所為,有所不為。善良,要留給真正值得的人!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陳淑蘭 樂天知命,直言無忌的電視及電台節目主持人
欄名: 口沒遮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