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昏迷狀態

發佈時間: 2025/01/09

昏迷狀態

昏迷 (Coma) 指病者長期處於一個不能被喚醒狀態 (Continuous unarousable state),原因包括左右大腦同時失功能或腦幹 (Brain stem) 受損。

昏迷病人一般雙眼閉合,並對外來刺激沒有合適肢體反應。醫生檢查或會發現病者失去多種正常「神經反射」 (Neurological reflexes),包括「眼腦反應」 (Oculocephalic response),又稱「娃娃眼」(Doll's eyes),即把病者頭部轉向左邊或右邊,雙眼自動望向相反方向。

腦部受損導致昏迷,成因可分為腦部毛病及新陳代謝失衡兩大類。前者包括意外創傷 (Trauma) 引致顱內出血 (Intracranial bleeding),亦包括腦部感染 (Infection) 如腦炎 (Encephalitis) 或腦膜炎 (Meningitis);顱內腫瘤 (Intracranial tumour) 導致腦壓上升 (Increased intracranial pressure),令腦幹受壓 (Herniation syndrome),同樣可令病者昏迷。腦部缺氧容易引致昏迷,原因包括失血、心臟衰竭等情況引致血壓下降,嚴重肺炎或貧血亦令會令腦部缺氧昏迷。新陳代謝失衡同樣影響腦部功能,因而昏迷,例如血糖下降 (Hypoglycaemia)、血鈣上升 (Hypercalcaemia)、糖尿病血酮症 (Diabetic ketoacidosis) 等情況。藥物及過量酒精亦是昏迷主因,某些藥物中毒有「解藥」,及時診斷,可逆轉情況。

醫護人員喜用「格拉斯哥昏迷指數」(Glasgow Coma Scale) 評估病者昏迷嚴重程度,跟據「眼球反應」(Eye response)、「說話反應」(Verbal response) 及「肢體活動反應」(Motor response) 三項指標評分。

即時糾正誘因或有機會令病者迅速甦醒,例如逆轉缺氧狀態、用葡萄糖改善低血糖情況及手術切除腦瘤或除瘀血等,又包括用合適藥物對付腦炎或腦膜炎。支援治療預防併發症同樣重要,包括避免「吸入性肺炎」(Aspiration pneumonia)、維持足夠水分及營養、物理治療保持肌肉功能等等。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