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佳「護士」

發佈時間: 2024/10/25

最佳「護士」

林伯是一位年近九十歲的長者,早年移民海外生活,兩年前回港探親時不幸中風,其後更因病情轉壞而一直臥病在床。夫妻倆膝下無兒女,由於林伯行動不便,加上外國交通不甚便利,林太遂決定與林伯搬回香港。

由於林伯中風後有尿潴留併發症,獲轉介至社康護士,為病人進行定期上門尿喉護理。但林太要在家中獨自照顧臥床的九十歲丈夫,不論體能及精神上都是一個殊不容易的挑戰。丈夫的尿喉似乎很容易滑出,甚至會造成滲尿問題,令林太擔心不已,社康護士經常收到她的來電求助,要求上門進行護理。

我們因應林伯的情況,對尿喉型號作出更改,並對物料以及減少注射水到管內固定喉管等考慮,成功解決尿喉滲漏的問題。惟林太仍經常致電社康部門求助,表示非常擔心尿喉於半夜出現問題,令年邁的丈夫到急症室經歷顛簸的一晚。後來經過家訪後,我發現尿喉完全沒有問題,只是林太過份擔憂而引致恐慌。

我們明白林太希望丈夫能安全留在家中,減少入院次數。為了讓她安心,我每周都主動致電林太兩次,了解林伯的情況,她逐漸減低了擔憂。一個月過後,更同意社康護士減至一周電話跟進情況一次。

林太在照顧伯伯的過程中需要「心理安撫」,因此常求助社康護士。經過我們的主動照料,她慢慢建立起對尿喉護理的信心,亦明白到在照顧丈夫的路上她並不是獨行,獲得心靈上的釋放。儘管林太年事已高,但她並無退縮,全心全意地照顧著丈夫,我常讚美林太是林伯的「最佳護士」。

回想起首次家訪時,當我為病人核對藥物及覆診期,發現林伯竟然未曾獲得任何處方藥物和進行覆診。在醫護人員的角度,林伯伯「空白的CMS電腦紀錄」大大地衝擊著我。反問自己「這樣做,真的正確嗎?」但林太希望丈夫在餘下的時光裡,每天都在家舒適安靜地渡過餘生,這種決定又似乎合理……

林太在社康護士的全人護理下,學會為病人量度維生指數,監察身體的情況;也學懂長者皮膚護理、轉身及預防壓力性損傷、預防吞嚥障礙引起的吸入性肺炎等等的護理技巧。林伯每天都被照顧得無微不至。

我們曾為病人轉介到非牟利社福機構進行社區支援,但林太最終只接受送飯服務,因為她想親力親為,照顧自己心愛的人。她每日運用物理治療師教授的技巧為伯伯做舒展運動,有時會為丈夫補染斑白的髮根;為丈夫讀報等。我評估過她的能力後,非常尊重她的意願。

香港的老年人口逐年增加,像林氏夫婦這種「以老護老」的情況將愈益普遍,社康護士面臨的挑戰也更加艱巨。我們需要應對複雜的病情,提供全方位的護理,還要處理長者病人和家庭成員的情緒和心理需求。我們也重視以老護老的模式,鼓勵社區中的長者互相扶持和關懷。願這個故事能啟發更多人,大家一起努力,為長者燃點希望之火,讓每個「曾經年輕的人」都享受到尊嚴和溫暖。

{{hket:inline-image name="image001.jpg"}}{{/hket:inline-image}}

(本欄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黃令宜 威爾斯親王醫院社區外展服務註冊護士
欄名: 醫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