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向我遞上四張生日卡,四個陌生人,同一日生日,生日那天,正是她丈夫遺愛人間的日子。離別,重生。我感受到她的沉重,也為她的釋懷感到欣慰。劉生(化名)是一位業餘運動員,非常熱愛運動,上山下海騎單車無一不愛
去年十二月的一個周末,葵涌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門診診所格外熱鬧,因為我們的門診診所變成了嘉年華會場!十多名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及其家人前來參加活動,實踐他們平日在工作坊的所學。患有自閉症的小朋友面對不
每一天, 不少「老友記」病人都向我們「耳檢中心」綜合診所的團隊提出以下困惑,「大聲少少啊,我聽唔清啊!」、「我成日都用棉花棒撩耳仔,點解仲係聽唔清楚?」。眼見老友記飽受聽力退化的困擾,我們實在於心不忍
作為一名初出茅廬的精神科護士,我有幸在兒童及青少年精神科病房裡工作,縱然每天照顧病人時會面對不同的挑戰,但同時亦會感受到不少暖心的時刻。有一天,我如常與病房同事為一位患有智力障礙的8歲男童量度血壓。這
又來到一年一度的聖誕節!當大小朋友都希望慶祝一番時,我們又怎能欠缺一班老人家呢?我們經常與老人科日間醫院的公公婆婆說:「不論人生閱歷有多豐富,生活都能夠保持『儀式感』。生活過得開心愉快,便能夠時刻保持
黃叔叔因腸癌需接受大腸切除手術並引出造口,及後轉介社康護士作造口護理及教育。在首兩三次的家訪中,我鼓勵及教導太太獨立處理丈夫的造口護理。太太由最初的手足無措,慢慢建立信心,到最後熟習各種造口產品的用法
「祖師爺唔鍾意,係我由細到大聽我老豆講㗎咋,我都冇問過佢咩意思。」電影《破地獄》的一句對白,令人唏噓不已,亦令我聯想到平日在向離世者家屬提及和講解器官捐贈時經常面對的「留全屍」的講法。當死者生前未有登
為照顧不同人士的精神健康需要,醫院管理局以綜合和跨專業的模式提供精神科服務,包括住院、專科門診、日間復康訓練及社區支援服務等。其中,為了解病人及照顧者的關注和需要,提供適切的精神科服務,醫管局會定期與
回想自己的中學時期,曾對未來的職業生涯規劃感到無比困惑,幸得師兄師姐們啟發,漸漸對醫護行業萌生興趣。當年,學校邀請他們回校分享成為護士的經歷,讓我了解到作為護士的意義和價值,更堅定了信念。我希望,我們
每一天,我們都在病房裡與病人及其家人互動,這些經歷讓我深刻理解到,治療不僅僅是藥物和療程的累積,更是心靈的關懷與支持。一名20多歲的阿海(化名)因強迫症引發的強迫思想和行為而產生的強烈焦慮,並申請入院
人生的旅途總會遇到意料之外的挑戰,更何況是至親突然出現健康問題?70多歲的陳伯伯某日如常出門上班,不料在中途發現忘記攜帶重要物品,要折返回家。怎料甫打開家門,便發現妻子倒臥在客廳,需隨即送院。經檢查後
一天,同僚告訴我瑪麗醫院血液腫瘤科病房護士站有多幅同事的肖像素描,當中包括我自己。細膩筆觸下,描繪出的是一張張醫護人員的面孔,亦有病房內的日常瑣事、各式各樣的醫療儀器、藥物等種種。在熙來攘往的病房中,
林伯是一位年近九十歲的長者,早年移民海外生活,兩年前回港探親時不幸中風,其後更因病情轉壞而一直臥病在床。夫妻倆膝下無兒女,由於林伯行動不便,加上外國交通不甚便利,林太遂決定與林伯搬回香港。由於林伯中風
作為醫務社工,我每天與不同類型的病人、長者、家屬和照護者打交道。日常工作充滿著挑戰,我亦有幸見證一個又一個令人感動的故事。曾經有一位病人因傷入院,家人為要照顧他而感到無比困難,最終做出了讓他出院後轉至
「我現在還『行得走得』,已經是一種福氣。」這句說話,病人羅先生經常掛在口邊。羅先生患有糖尿病多年,雙腳已出現感覺神經病變,導致有遲鈍和麻痺的情況,需定期到我們東區醫院的足病診療部覆診。作為一名保安員,
公立醫院的專科門診診所病人,不少都患有多於一種長期病患,定期返回醫院覆診是他們的日常。除了病情本身帶來困擾,他們到醫院診症時面對繁複的流程,亦會為他們增添不少壓力。所以,改善應診流程是我們十分重視的一
能夠享受美食,是一大樂事。然而對吞嚥困難的患者來說,進食是一大挑戰。他們不但會在飲食、吞唾液或藥物時遇到困難,更有機會因此導致進食量不足,甚或吸入性肺炎。爲了令患者能夠「吃得到」,言語治療師會評估患者
「我頂唔順啦!」當認知障礙症患者的病情每況愈下,照顧者面臨的壓力亦會隨之倍增。照顧者黃先生本居於外國,他的母親則獨居在港。近年母親患上嚴重的認知障礙症,無法自理,於是黃先生毅然隻身回港照顧母親。每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