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真紅細胞增多症

發佈時間: 2024/10/03

真紅細胞增多症

六十歲的李先生面紅情況嚴重,驗血顯示血紅蛋白濃度大幅超標,白血球及血小板數量同時上升。超音波掃描發現李先生左上腹脾臟腫大,骨髓穿刺活檢顯示「真紅細胞增多症」(Polycythaemia rubra vera),乃「骨髓增生症」(Myeloproliferative disease)的其中一種;典型JAK-2基因突變有助確診,屬慢性血癌。

骨髓佔據骨頭中心位置,負責造血球,包括紅血球、白血球及血小板。骨髓造血幹細胞出現基因突變,可誘發「骨髓增生症」,包括「真紅細胞增多症」、「慢性髓細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aemia)、「原發性血小板增多症」(Essential thrombocythaemia)及「原發性骨髓纖維化」(Primary myelofibrosis)。

紅血球負責帶氧至全身器官組織,「真紅細胞增多症」患者骨髓幹細胞的JAK-2基因出現突變,令骨髓造血功能有亢進現象,血液紅血球數目上升,白血球及血小板的數量亦可能增加。骨髓造紅血球耗用大量鐵質,患者易有缺鐵情況。紅血球過多,影響血液循環;血液容易凝固阻塞血管,增加「中風」及「冠心病」風險。其他病徵包括皮膚色紅如關公、頭暈頭痛、多汗、皮膚痕癢、關節疼痛腫脹、手腳灼痛及脾臟脹大。

腎臟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刺激骨髓製造紅血球;「真紅細胞增多症」骨髓功能活躍,反而抑制腎臟的「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血氧濃度下降,增加「促紅細胞生成素」分泌,令紅血球數量上升,包括嚴重心肺病。惡性腫瘤分泌「促紅細胞生成素」,如肝癌及腎癌,同樣可令紅血球數量增加。血液檢查及骨髓活檢有助確診「真紅細胞增多症」。

「放血」(Venesection)減少紅血球數量,如捐血一般,每次400至500毫升。患者亦必須服用「亞士匹靈」(Aspirin),有助預防血管阻塞。醫生可處方藥物抑制骨髓造紅血球,包括「羥基脲」(Hydroxyurea)及「干擾素」(Interferons),還有「JAK-2 抑制劑」(JAK-2 inhibitor)「魯索替尼」(Ruxolitinib)。

「真紅細胞增多症」患者多年後有機會轉化成「骨髓纖維化」,甚至「急性髓細胞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aemia),年輕患者宜適時考慮接受「異體造血干細胞移植」(Allogeneic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