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健儀
方健儀

收禮 VS 無禮

發佈時間: 2024/02/19

收禮 VS 無禮

農曆新年,送禮收禮,是禮數的體現。但我今年決定「無禮」,婉謝禮物。

先回顧從前一段日子,我承認我初期很享受收禮。看著多盒精美禮品,的確讓人心花怒放。我當時還有一種虛榮感,覺得收禮越多,面子越大。所以從前必會跟琳琅滿目的禮物自拍,再放上社交媒體鳴謝,營造自己很受歡迎的效果。

不過我家只有兩小口,肯定消耗不了多份厚禮。因此我贈送家人親朋,再捐予慈善機構,在佳節中分享一點甜。

但隨著年月過去,問題慢慢浮現。親朋開始對我的「借花敬佛」感到膩,連我一向支持的慈善機構都婉謝我的捐贈,後來發現問題癥結是「錯配」。年糕蘿蔔糕未必人人愛吃,化妝護膚品亦很個人化,錯配便失去了禮物的意義,結果很多都囤積在家,有的長達十年。前陣子搬屋,棄置幾籮穀,十分不環保,令我有所反思。

加上年紀越大,我漸怕欠人情,亦清晰地(或天真地)認為,人際關係不應靠禮物建立,而是靠真材實料。我有一位網紅朋友,農曆新年前入醫院,病榻時家中禮物堆積如山,她臥病在床也要出帖致歉,說未能為禮物拍照道謝。我看在眼裡,心想何苦呢?

不想再錯配,不想欠人情,更不想浪費,今個農曆新年開始,我實行「斷捨離」,婉謝各方禮物。不需擔心遺忘向誰道謝,不需煩惱如何安置禮物,過年家中空無一物,我反而心中沒有塵埃。雖則有網友說我多餘,我不收禮,客戶照買,對環保沒幫助,不如我收下再捐出。沒錯,我不能改變世界,但如經濟學的供求理論,我自斷接收層,對方或洞察需求減少,可能減少買入,從源頭減買最實際。如要捐贈,我不如了解受贈者真正需要再直接捐,減少錯配。

常言道「莫因善小而不為」,也可應用在環保議題上。一個人斷捨離改變不了甚麼,但起碼我身體力行,新一年不再遺憾。

(本欄逢星期一刊登)

撰文: 方健儀 傳媒工作者︰包括電視電台節目主持、司儀、大學兼任講師、傳媒顧問等。
欄名: 破天「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