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靜茹
陳靜茹

小聰明與大智慧

發佈時間: 2022/11/18

小聰明與大智慧

有人說聰明是天生的,亦有人說聰明是可以後天培養,是耶非耶?

如果別人讚你的孩子聰明,你一定覺得面上有光,彷彿別人在讚自己,心想︰虎父無犬子,孩子的優點必然是遺傳自我,證明咱們自己也很不錯。

「聰明」會令人想起IQ高,早陣子有個電視節目叫《香港25個第一》,說全球以亞洲人智商最高,而香港人lQ由以往的平均107升至119,全球排行第一。

至於IQ的高低,是天生的抑或可以後天栽培?專家說先後天各佔一半,所以有高IQ孩子的父母值得開心。IQ是否恒定的?專家說基本是恒定,但亦會隨其他因素而有所變動,所以就算IQ高,常常不用腦的話,也會退步。

古時並無IQ一說,但有「聰明」一說。聰明,可能是指「耳聰目明」。從前年輕時並不理解甚麼叫耳聰目明,覺得耳靈眼靈是理所當然的事;現在年事漸長,失去的多,視力和聽力亦在漸漸地失去,變成耳不聰、目不明,於是聽錯看錯,烏龍百出,這才明白,「聰明」的所在,其實是指耳靈眼利。

所以我相信,只要你耳夠靈眼夠利,反應定會特別快,應變力定會特別強,做事定會特別精準……這,已是「聰明」的雛形。

曾看過李小龍打乒乓球的片段(據說是用上替身和特技)︰他一人以雙節棍大戰兩名乒兵球員,戰了數十回合,他的眼利令他零失球,動作之快,令他還可以在擊出球的瞬間玩玩雙節棍花式,看得人目瞪口呆。

又看過他為了訓練耳朵聽力的靈敏度,以黑布蒙上眼睛練功……他為的就是訓練自己的聽力更上層樓,以求把武藝推上高峰,用功之深,難怪能成大器。

所以,想小朋友變得聰明,最簡單莫如訓練孩子的眼力與聽力,令孩子「耳聰目明」,日子有功,小孩子雖無大智慧亦會有「小聰明」。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陳靜茹 一子之母,現職中醫師。平素熱愛生活,熱愛工作,提倡環保。
欄名: 執子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