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擲瓶禮

發佈時間: 2020/01/22

擲瓶禮

二戰盟軍最高統帥、美國傳奇將軍麥克阿瑟(Douglas MacArthur)的女兒瑪嘉烈,曾獲邀請主持美軍戰艦「密蘇里號」下水禮。大家可能也曾在電視上看過,一艘新船下水,會有將香檳擲向船頭一幕,特別引人注目。這種「擲瓶禮」有何歷史來頭呢?

擲瓶禮可追溯至公元前,據說新船下水,巴比倫人會宰牛作為祭品,獻給神靈。古希臘船舶下水時,人們頭戴橄欖枝花環,喝酒表示對神的敬意。無論形式如何,帶有宗教意味的儀式旨在祈求神靈保駕護航。17世紀,有關儀式的宗教色彩轉淡,邀請名門望族主持,主禮者喝一口用金杯盛載的水或酒,將剩下的灑在船頭或甲板,然後將杯子扔下船,隨後不少人會搶金杯。金杯昂貴,如此拋棄顯然不現實,後來在船頭擲碎瓶子就成為更好選擇。

早期通常由男士擲瓶,後來變成由女士主持下水禮。據說因為在希臘神話中,海神波賽頓(Poseidon)是海洋狂暴的來源,而其妻子海洋女神安菲特里忒(Amphitrite)則是風平浪靜之神。故在迷信之下,改邀請女士主持下水禮。

那麼為何是擲瓶子而不是其他東西?航海從來都是危險的,以前科技不發達,未有無綫電之時,當有人在海上遇難,其他人便會將信息寫在紙上,裝入酒瓶,封好口後拋入大海任其漂流,希望瓶子能被其他船隻或岸上的人發現。所以每當海上有暴風或船隻遲遲未歸,船員家屬便集結岸邊,期盼親人平安歸來,而他們最不想見到的,就是那些通常令人心碎的漂流瓶。久而久之,便有了今天的擲瓶禮,例如擲爛香檳瓶,愈碎愈好。儘管現今海上不會再出現漂流瓶這樣的求救方式,但人皆盼望,新船不會遇上意外。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馮兆寧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