鈣的吸收率也會隨年齡增長而下跌,嬰兒的鈣吸收率可達50%,兒童約40%,成人則只有20%。
鈣形成骨細胞與黏多糖構成骨基質,羥磷灰石和磷鈣沉積於骨基質的物質的物質,形成骨骼和牙齒。骨鈣更新會隨年齡增長而減慢,幼兒每1~2年更新一次,成人10~12年才更新一次。
鈣攝入過低或過高都會令人體造成影響。鈣攝入過多會有增加腎結石的風險,也會出現高血鈣和鹼中毒,徵狀呈頭痛、啞心、眩暈等。此外,鈣過高還會影響鐵的吸收,也會影響鋅的生物利用率, 中國營養學會提出鈣的適宜攝入量(AI) 為800mg/ 日。
當我們吃下含鈣豐富的食物後,胃中的胃酸會將食物中的鈣解離成鈣離子,再於小腸吸收,如加上維生素D就能刺激鈣運輸蛋白的製造,提升鈣的吸收率。
奶和奶製品是吸收鈣的良好來源,另外堅果、綠色蔬菜也是鈣的良好來源,一些特別的食物如蝦皮、芝麻醬也含鈣量特別高的食物。然而鈣的食物來源如植物( 殼物 ) 、草酸 ( 蔬菜如菠菜、莧菜 )、某些藥物 ( 抗酸藥、四環素 ) 都會影響鈣的吸收。
為加強鈣的吸收,含成鈣片遍布市面,大致可分為碳酸鈣、檸檬酸鈣、乳酸鈣、葡萄糖酸鈣等,成分不同吸收率和服用時機亦不同,吸收率最高的檸檬酸鈣,其次是乳酸鈣,而服用時候亦因應是否需要胃酸的分解而選擇於飯後服用或隨時服用。此外,服用鈣亦不宜同時飲用濃茶之類高草酸的食物,使之形成草酸鈣繼而容易導致結石。
預防勝於治療,骨質疏鬆症可靠鈣的吸收來避免。骨質疏鬆症是一種骨骼新陳代謝的病症。患者的骨質密度減少,令骨骼結構變得脆弱而容易導致骨折。骨質疏鬆沒有任何病徵,常見的徵狀就是骨折,常見於股骨、脊椎及前臀骨。所以鈣的吸收必須從小培育。
{{hket:inline-image name="C.jpeg"}}{{/hket:inline-image}}
撰文:
張展鵬Frankie Cheung (澳洲營養師及體適能教練)
-
飲食攻略|每日煮1款魚助「變聰明」 毒物專家養出2名醫科兒 忌1種煮法令營養流失 |
|
-
好人好事|女子油麻地路邊暈倒途人合力施援 80後小紅書男感動:香港人的善良是刻在骨裏! |
|
-
名人健康丨曾擁逾500名女友 69歲歌王驚患膀胱癌歷30次電療嘆:性能力變差 |
|
-
珠海長隆意外︱珠海長隆電單車特技表演失控衝撞人群 前輪疑壓倒小朋友驚悚畫面曝光 |
|
-
沖涼都要夠環保!滴露防菌保護沐浴露環保補充裝 減塑+防菌全面Up! |
|
-
母親節獻禮3ChemBio藥劑師推薦 精選產品低至67折+滿額禮遇! |
|
-
保單逆按自製長糧 | 充裕退休儲備 + 保障家人GET!(附個案說明) |
|
-
-
-
胸悶、頭脹、手腳麻痺?黃祥興不靠藥物 1個月拆走血管炸彈 重拾醒神健康 |
|
-
私密處痕癢、灼痛、異味來襲 Grace教路:每日1粒解決「私密」問題 |
|
-
-
唔止面黃 生痘痘 長期攰都可能肝損傷 黃祥興逆轉肝機能 慶幸及早護肝 |
|
-
補鈣護骨要識食 營養師教你點揀最醒? - 晴報 - 專欄 - 健康 - 張展鵬Frankie Cheung (澳洲營養師及體適能教練) - D190327
補鈣護骨要識食 營養師教你點揀最醒? - 晴報 - 專欄 - 健康 - 張展鵬Frankie Cheung (澳洲營養師及體適能教練)
鈣的吸收率也會隨年齡增長而下跌,嬰兒的鈣吸收率可達50%,兒童約40%,成人則只有20%。 鈣形成骨細胞與黏多糖構成骨基質,羥磷灰石和磷鈣沉積於骨基質的物質的物質,形成骨骼和牙齒。骨鈣更新會隨年齡增長
https%3A%2F%2Fskypost.hk%2Fcolumn%2Farticle%2F2307910%2F%E8%A3%9C%E9%88%A3%E8%AD%B7%E9%AA%A8%E8%A6%81%E8%AD%98%E9%A3%9F%20%E7%87%9F%E9%A4%8A%E5%B8%AB%E6%95%99%E4%BD%A0%E9%BB%9E%E6%8F%80%E6%9C%80%E9%86%92%3F
https://skypost.hk/column/article/2307910/補鈣護骨要識食 營養師教你點揀最醒?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305000/2307910/ce94b752-37a9-447c-87c4-31870bdd3e78_1024.jpg
https://resource01-proxy.ulifestyle.com.hk/res/v3/image/content/2305000/2307910/
專欄
健康專欄
503
2307910
514
514006001017
專欄
com.hket.sp.model.v2.FormalTag@26354fa2
營養快線,營養師張展鵬,骨質疏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