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冰河期

發佈時間: 2017/06/14

近日有傳聞說,美國太空總署確認小冰河期將在2020年再次重臨。

大約1,000年前,地球氣溫開始下降,冰川自11,000年前持續縮退後再度增長,人們將公元1300年至1850年這段寒冷時期定為小冰河期。當時不少畫家都以被冰封的泰晤士河和荷蘭的運河作為創作主題,1816年更出現六月飄雪而被形容為沒有夏天的一年。在中國,明末出現農民動亂,有史學家認為部分原因是天氣寒冷,導致糧食失收所致。

小冰河期的成因仍有待研究,但其中一個說法是和太陽的活動有關。英國天文學家蒙德分析過往太陽活動時發現,在17世紀中至18世紀初一段大約70年的時間內,太陽活動處於低谷,太陽表面幾乎完全沒有黑子,人稱之為蒙德極小期。因為這段時期和小冰河期重疊,黑子數目的減少順理成章地成為氣候變冷的一個指標了。近月黑子數目不斷減少,甚至有時完全看不到,美國太空總署亦預測黑子數目將在2020年達至最低。因此,小冰河期來臨之說甚囂塵上。

其實,黑子數目是有為期11年的周期變化。自2014年達到高峰後,黑子正步入下降周期,在2020或2021年之後又會再次增加。自二次大戰以來,一共出現了六次黑子極少的年份,而地球的氣溫卻不跌反升。拆穿2020年小冰河期的謊言,目的其實是要淡化全球變暖的威脅,轉移視綫而已。

(本欄逢周三、五刊登)

撰文: 梁榮武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