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雅麗
黃雅麗

GoGoVan闖關

發佈時間: 2016/07/22

三年前的七月,GoGoVan橫空出世,一個app就把雄霸行業多年的龍頭逐一擊倒,港人電召客貨車的習慣亦隨之出現劇變,它為科技企業顛覆傳統作出完美示範。

GoGoVan生逢其時,不但改變了香港的電召客貨車業,還在一輪又一輪投資者垂青下,以三次融資合共籌得的最少2,654萬美元,迅速擴大版圖:八個中國主要城市、台灣、新加坡、南韓等,都被GoGoVan進駐。它並無公布今年最新一輪的融資額,但外間估計它市值逾三億美元。

試想像你是GoGoVan其中一個創辦人。你的start-up本來只有五個人,彼此全屬大學好友,你們以二萬港元起家;三年內它驟然膨脹至逾350人的「跨國企業」,轄下司機數萬名,市值逾億,你怎麼管?Start-up的成長,遠超創辦人的個人成長,這正是GoGoVan林凱源(Steven)面對的最大挑戰。

上月GoGoVan正式開始向司機徵費(過去司機和乘客免費使用此app,平台並無抽佣),按當時的供需情況等考量,向大額值定單抽取約10%佣金。這是GoGoVan由負現金流轉向正值的必經之路,事前想必經過深思熟慮,但造成的反彈仍勢不可擋。

即使GoGoVan強調平台上九成定單仍屬免費,而且會檢討抽佣制度,但已引起部分司機鼓譟。怨聲載道的司機和競爭對手,藉此向GoGoVan口誅筆伐,創辦人經驗不足,黔驢技窮下釀成接二連三的「關公災難」。別的企業或許經營十年才會遇到的挑戰,GoGoVan成長太快,才三年就嘗到了。

從GoGoVan的例子可見,初創企業縱有市場和投資者加持,但從本土走向亞太、晉身國際,每一關都是硬仗;創辦人由管理幾個人到數百名、至數千數萬的員工,改變的不只是量,更是格局上的質變。將來能否成為「獨角獸」,這一關GoGoVan要闖,林凱源更要闖。(香港獨角獸系列之五)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黃雅麗 《創業大時代》作者、香港無綫科技商會執委
欄名: 創業群俠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