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而罕見,卻不孤單

發佈時間: 2023/12/29

生而罕見,卻不孤單

「陳醫生,我該怎麼辦?我的寶寶該怎麼辦?」身為兒科醫生,經常要面對病童父母擔心的求助和追問。

若孩子只是感染普通傷風感冒,很快便會痊癒;但假若不幸確診嚴重罕見病,家長會十分憂慮,既心痛亦難過的感受,也很容易理解。

今年初,我遇上一對紅著眼,問我「該怎麼辦」的年輕夫婦。為人父母當然都希望子女健康成長。可是,這對夫婦迎接新生命僅兩星期,便發現兒子手腳乏力,經新生兒篩查診斷患有脊髓肌肉萎縮症一型,焦慮憂傷有如海嘯襲捲而來。

脊髓肌肉萎縮症是一種遺傳性神經肌肉疾病,肌肉會變得無力和萎縮。脊髓肌肉萎縮症分一至四型,以一型最為嚴重,病童在沒有接受治療的情況下,一般存活率只有兩年以下。

我與醫療團隊一起努力下,於男嬰一個月大開始,安排在瑪麗醫院定期接受脊髓注射「諾西那生」藥物治療。接下來數個月裏,父母見證著兒子肌力已有進步,能轉身及坐穩。

及至十一月,醫管局首次引入針對脊髓肌肉萎縮症的基因療法,這對父母十分欣喜得悉兒子有機會接受基因療法,加上這是一次性治療,能免卻接受長期治療的不便。當男嬰十個月大時,我們為他安排於香港兒童醫院接受了一次性基因療法,成為全港首例。

在治療前,我們為男嬰檢測是否帶有關病毒抗體;治療後,我們亦有為男嬰處方類固醇治療以調節免疫系統。我每星期也會為男嬰覆診,他目前狀況良好,能與其父母一起見證著小小身軀越來越有力進步,實在欣慰。

我希望藉此機會強調,脊髓肌肉萎縮症病情可以迅速惡化,及早發現、及時治療,是至關重要。現時透過公立醫院的初生嬰兒篩查服務,可早期診斷出一些先天性疾病,甚至可以在出現明顯病徵之前,或症狀輕微時立即展開治療,以減低死亡和殘疾的風險。

我常常說,身為醫護人員,我們時刻都與時間競賽,希望確保每一位患脊髓肌肉萎縮症的寶寶,以及患有各種疾病的其他患者,能盡快、及時獲得適切治療。

祝願所有受病患影響的孩子都能早日康復!健康成長!

(本欄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陳凱珊 香港兒童醫院兒童及青少年科榮譽顧問醫生、香港大學醫學院臨床醫學學院兒童及青少年科學系臨床副教授
欄名: 醫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