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憲孫
梁憲孫

續談與治療痛風

發佈時間: 2023/12/14

續談與治療痛風

尿酸過多誘發急性痛風,關節劇痛,又紅又腫,尤其影響腳大拇指;及早治療,消炎止痛,可紓緩病情。

「非類固醇抗炎藥」(Nonsteroidal anti-inflammatory drugs)能有效消減關節腫脹、消炎止痛,但必須注意副作用,例如腸胃潰瘍、皮膚過敏等。這類消炎藥物亦有機會令腎臟受損,或引致流血難止現象。「阿士匹靈」(Aspirin)雖屬「非類固醇抗炎藥」,但可令尿酸水平上升,因此不宜作治療痛風之用。

「秋水仙鹼」(Colchicine)可代替「非類固醇抗炎藥」治療急性痛風,其好處是沒有腸胃潰瘍的風險,適當劑量亦不影響腎功能;然而,攝取過量「秋水仙鹼」或會產生其他腸胃副作用,包括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等,故使用時必須小心劑量。用「秋水仙鹼」治療其他關節炎一般無效,若療效顯著,有助確診痛風。

治療急性痛風亦可考慮使用「類固醇」(Steroids),口服或肌肉注射,甚至直接注射關節 (Intra-articular injections),但不宜長期使用。

痛風症頻密復發,可嚴重破壞關節;高尿酸亦有機會誘發腎石,破壞腎臟功能,甚至導致腎衰竭。降尿酸藥有三類機制,包括加強腎臟排尿酸能力、令身體細胞減少製造尿酸、把尿酸轉化成水溶性較高的「尿囊素」(Allantoin)再經尿液排出體外。痛風病發作期間,降尿酸藥物可令關節炎惡化,因此應先服用消炎藥,待炎症消退後才開始服用降尿酸藥。常用降尿酸藥物包括「別嘌醇」(Allopurinol)及「非布索坦」(Febuxostat),均能減少製造尿酸而令尿酸水平下降。

「別嘌醇」容易誘發敏感性皮疹,甚至嚴重的「史蒂文-約翰遜綜合症」(Stevens Johnson syndrome);「史蒂文- 約翰遜綜合症」患者的皮膚及黏膜破損,易誘發細菌感染,嚴重或會致命,其出現與白血球血型HLA-B*58:01有密切關係,用藥前可先為病者驗血。

其他降尿酸藥亦包括「丙磺舒」(Probenecid),能提升腎臟排泄尿酸的能力,從而令尿酸水平下降,然而當腎功能有問題時就不宜服用,其副作用包括皮疹及胃部不適,服用時必須多飲水,避免腎結石。

(本欄隔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憲孫 血液及血液腫瘤科醫生
欄名: 醫晴醫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