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乃萱
羅乃萱

培養共同朋友

發佈時間: 2023/12/12

培養共同朋友

這個晚上,我們六個老友,仍維持昔日的「傳統」,來一個「大閘蟹」宴。

說真的,吃大閘蟹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彼此之間十多年的情誼。

還記得,十多年前,收到其中一位朋友的電話:「喜歡吃大閘蟹嗎?我約你們夫妻跟他們幾對,一起到我家吃好嗎?」

當然好。特別祖籍浙江的我跟外子,對大閘蟹是情有獨鍾。尤其上一代過身之後,鮮有機會可以好吃一頓。那是第一次的見面飯聚,雖然來自不同背景,本來只是泛泛之交。但在每年兩度飯敘之後,就開始熟絡起來。天南地北,無所不聊,更興起一起旅遊的念頭。結果,真的一行六人去了台北旅行。其中一位行政較強的太太,更爲忙碌的我們安排妥當,打點一切。

記得一位前輩曾這樣提點,人到中年,有一定要有三「老」傍身:就是老伴,老本跟老友。特別是老友,不用太多,幾對就夠。大家一興起,就可以用WhatsApp邀約,選了日期時間,就四出找好吃又便宜的食肆大快朵頤。跟這些老友吃飯,比過往應酬一桌十二個(很多時候大家更是各不相識),感受很不一樣。

那些年輕的日子,很想結識多些朋友。對於應酬,總是來者不拒。現在年齡、心境都不一樣了,特別怕去那些既陌生又吵鬧的場合,跟人午餐晚餐都是二人或三人組合,不會超過四個人。至於那些「大伙兒」的約會,就是咱們這個六人「大閘蟹」組合了。

更開心的是,隨著歲月流轉,我們的聯繫一年比一年多,傾談的也一次比一次深入。而另一方面,我也刻意培養跟外子一起的「共同朋友」。怎樣認識?就是興趣的結合,所以我們有「中年好乒乓組合」,或「中年旅行組合」或「閱讀」、「公公婆婆組合」等等。好讓我們在馬不停蹄的忙碌日子中,仍有不少可以跟朋友訴訴苦,喘喘氣的空間。

有人說,這是個「低歸屬感」的時代。表面上,我們收到的資訊多了,聯繫互動也即時了,但不見得人與人之間有深度的連結。我們寧願跟人WhatsApp,也不願跟人用電話聯絡。我們寧願用zoom,也不去跟人面對面溝通。正因如此,我們更加要著力與人聯繫連結。這些夫妻間的共同朋友,就正正是一個好開始呢!

(本欄逢星期二刊登)

撰文: 羅乃萱 家庭發展基金總幹事,資深親子及婦女教育工作者。
欄名: 恩愛密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