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生蛇風險|紅斑狼瘡等免疫力低人士 生蛇風險高1.76倍

發佈時間: 2023/07/26

免疫力較差者生蛇風險更高,其症狀亦更嚴重,有機會導致肺炎、肝炎、腦膜炎等併發症,入院機會大增。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及臨床教授孔繁毅建議,曾接受幹細胞或器官移植、類風濕關節炎、紅斑狼瘡症等免疫力低人士,應接種新一代重組帶狀疱疹疫苗(RZV),以降低生蛇及復發風險;亦建議政府疫苗資助計劃納入預防生蛇疫苗。

  • {{hket:inline-image name="de67c74d-5c19-4305-a7f4-bb0329645fc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d6eca2e-f48f-490a-9b41-12f0206ff64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eb02f7fc-2c0d-402b-9ed9-b08e1de330f6.jpeg"}}{{/hket:inline-image}}

俗稱「生蛇」的帶狀疱疹,由水痘帶狀疱疹病毒引發,只要曾患水痘,病毒便會潛伏於體內,在免疫力低時重新活躍。孔繁毅指,本港39歲以上人士97%曾感染水痘,每3人便有1人有機會生蛇。生蛇會導致皮膚疼痛、灼熱或刺痛,有研究指比婦女分娩更痛; 疼痛數天後,開始出現紅疹,其後再出現水疱結痂,部分患者可能會有發燒、頭痛、疲勞等症狀。

23至47%因生蛇住院患者 出現併發症

孔指, 大多數患者的皮膚刺痛症狀會在2至4星期內減退,但有本地研究指,23至47%因生蛇而住院的患者會出現併發症,例如帶狀疱疹後神經痛或後遺神經痛、眼部帶狀疱疹可影響視力,以及其他潛在發症例如中風、腦炎、心臟病等。

孔續指,部分免疫力弱人士,如類風濕性關節炎、 銀屑病、血癌等患者,因原來的疾病或接受治療的方法令免疫力更弱,令生蛇風險較高,亦可能出現更嚴重症狀和併發症。以紅斑狼瘡症為例,患者的生蛇風險比一般人高1.76倍;而一旦生蛇,患者90日內出現後遺神經痛的比率亦高出1.09倍。

逾9成免疫疾病患者  接種新一代疫苗保護率達90.5%

要預防感染帶狀疱疹,最有效方法是接種疫苗。孔繁毅稱,有研究顯示逾9成潛在免疫疾病的患者,接種新一代重組帶狀疱疹疫苗後,保護率在約4年的追蹤期內達90.5%。一般接種疫苗後可能會感到疲勞、腸胃不適、頭痛、肌肉痛、發冷、發燒等常見副作用,但平均2至3日後就會消退,毋須過份擔心。

孔補充,歐美多國已將帶狀疱疹疫苗納入政府資助,建議有關當局參考,並分階段實施疫苗接種計劃,第一階段先由65歲或以上,以及18歲以上免疫力弱人士開始,再擴展至50歲以上高風險人士,繼而涵蓋所有50歲以上人士。

現年38歲的Elsa為紅斑狼瘡患者,自2015年尾發現胸下腰背等位置有隱隱作痛及攰的情況, 初時打算透過按摩紓緩,及至2016年1月沖涼時,發現身上出現紅點,經醫生確診為生蛇,但服藥及搽藥膏後,仍未見好轉,其後再到急症室求診,經過一個月後才慢慢好轉。自第一次生蛇後,每隔兩年便復發一次,即使康復後,亦會感到疼痛,尤其晚上睡覺時,痛感更明顯。

50歲起易「生蛇」 專家料個案倍增 , 倡推分階段接種 , 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陳施敏

責任編輯 : 陳浩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