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與腎病看似風馬牛不相及,但關係其實非常密切。據本港數字顯示,每年的末期腎衰竭新症當中,就有近一半屬糖尿病人,問題不容忽視。內分泌及糖尿科專科伍超明醫生重申,糖尿腎一旦確診便難以逆轉,面對糖尿病時必須做到雙重緊「腎」,即謹慎控制糖尿的同時,亦要緊張腎臟健康,才可有效預防糖尿腎的出現。
血糖控制不佳 致腎功能變差
伍超明醫生解釋指,糖尿病之所以會增加併發腎衰竭的風險,是因為體內血糖若長期過高,便會破壞腎臟的過濾功能,造成腎臟病變;加上,高血糖產生的有害代謝物AGE亦會增加腎臟發炎的機會;而且部分患者受遺傳基因影響也會較易出現慢性腎病,導致最終演變成腎衰竭。要知道,腎臟是人體非常重要的器官,負責過濾血液,以及排走體內的代謝廢物及多餘水分,當腎臟一旦出現衰竭,便難以逆轉,大大危及健康及生命,而且作為長期病患,亦會帶給患者沉重的心理及生活負擔。「一般而言,臨床上慢性腎病分為1、2、3AB、4、5一共五期,第1為初期慢性腎病,腎功能仍能維持正常,但有蛋白尿等損傷狀況,但去到第5期已經屬末期腎衰竭,患者的腎臟已經不能有效地排走代謝廢物及水份,可能有需要透過洗腎方式,甚至換腎來代替原本腎臟功能,才可維持生命。」
留意身體細微變化 勿耽誤治療
雖說糖尿腎的病徵不明顯,但仍是有迹可尋的。伍超明醫生指出,蛋白尿便是其中一個較易被患者察覺的病徵。「腎臟就好像咖啡濾紙一樣,能將血液中多餘的水分及物質過濾,不過當腎小球受損時,本應留在血液的有用物質如蛋白質便會流走,形成蛋白尿,故當發現小便有泡時,應立即求醫,檢查一下究竟是因為小便含過量微型蛋白或者蛋白質導致,還是排尿速度快衝擊造成的情況,及早做好預防。」不過若病情持續惡化,部分患者還會出現疲倦、氣喘、水腫、皮膚痕癢等症狀。為免勿耽誤病情,建議有糖尿病及家族史的市民,定期到醫院做身體檢查,及早對症下藥。「一般而言,屬一型糖尿病的患者最好在確診5年後,每年進行1次身體檢查;若屬2型糖尿病的患者,則建議確診後每年進行1次身體檢查,包括尿液及血液檢查,以檢查及了解腎臟功能,再輔以適切的治療,才可防患於未然。」
內容僅供參考,如有任關於你的治療之疑問,請向你的醫生或藥劑師查詢。本專欄由阿斯利康全力支持
HK-9250 18/10/2023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