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飲食攻略|飲品暗藏高鈉陷阱 過量攝取可致水腫頭痛

發佈時間: 2023/06/04

踏入炎炎夏日,不少人或會購買各種飲料消暑,但有營養師提醒,部分飲品雖然入口甜,實際卻含有大量鈉質,例如即沖朱古力、運動飲品等,如飲得太多,變相攝取過量鈉質,有機會導致水腫、頭痛等,長遠甚至會增加患冠心病等風險,建議市民購買時留意營養標籤,選擇低鈉產品,甚或可以自製飲品,更為健康。

尚營坊營養師張曉鏸解釋,鈉是維持人體正常運作的重要元素,有助維持體內細胞外形、酸鹼平衡、輔助神經傳導及維持正常細胞功能。若血液中的鈉含量過低,便會出現低鈉症,導致疲累、頭暈、嘔吐、神志不清、肌肉抽搐等症狀。

她說,香港對於低鈉食物的定義為每100克食物含有不多於20毫克鈉,針對高鈉則暫時未有指標,但仍可參考其他國家準則,例如美國食品藥物管理局指出,每食用分量的鈉含量,佔每日攝取量20%或以上,即屬高鈉;英國食物標準局則指,高鈉食物即每100克食物含逾600毫克鈉。

鈉含量較高飲品

  • {{hket:inline-image name="WhatsA_600_600_600_600.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K00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K00006.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K00005.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K00004.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K00003.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K00002.jpg"}}{{/hket:inline-image}}

飲用高鈉飲品後 宜額外補充水份

張稱,雖然市面的飲品較少符合高鈉定義,惟蔬菜汁、即沖朱古力飲品、運動飲品、用醃製材料製成的飲品如鹹檸檬、鹹柑桔等,鈉含量均較高。多餘鹽份會經腎臟排出體外,但攝取過量鈉仍會引致水腫、腹脹、頭痛等,並會增加腎臟負荷。若多餘鹽份未能排出,更會令血液的鈉濃度提升,導致高血壓,並增加中風及患冠心病風險。

張建議適量飲用較高鈉飲品,且飲用後宜額外補充水份,以助身體排走鈉質。而運動飲品主要補充電解質和能量,除了運動員,大部分人做完運動後只需補充足夠水份,未必要飲運動飲品。蔬菜汁則可選購較低鈉牌子,惟她指,大部分蔬菜汁纖維量不高,建議以原形蔬菜作為纖維主要攝取來源。

此外,自製飲品亦是避免無意間攝取過多鈉質的好方法,因即沖朱古力粉為了令甜味更突出,普遍會添加鹽,使用未經調味的純朱古力粉或可可粉沖泡飲料,可減低鈉的攝取量。

鹽醃製食物 可增胃癌風險

她又提醒市民選購產品前,要留意營養標籤,比較同類型產品的鈉含量,每100克固體或液體食品,若鈉含量不多於120毫克,即屬低鈉;如鈉含量不多於40毫克,即屬很低鈉;而鈉含量不多於5毫克,可視為不含鈉產品。

此外,她引述世衞及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資料,指每人每日的鈉攝取量應少於2,000毫克,即大概1茶匙鹽;世界癌症研究基金會亦指出,經鹽醃製的食物可能會增加患胃癌風險,故除了在飲品着手,日常亦應減少進食加工食品,包括鹹魚、香腸、午餐肉等;調味料則建議使用天然檸檬汁、蒜頭等,或購買低鈉產品如減鹽蠔油和減鹽醬油,但要留意低鈉調味料味道相對淡,如使用過多或「由減鈉變成加鈉」。

張曉鏸補充,飲品之所以含鈉,主要是想增加味道、材料經鹽炮製,或在製作過程中曾加入含鈉的食物添加劑,包括防腐劑、抗氧化劑和穩定劑。

改善失禁 │訓練骨盆底肌肉 助預防改善尿失禁,詳情即睇:【下一頁】

撰文:梁薾心

責任編輯:黎家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