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熱身不足易扭傷 忽視處理後果嚴重

發佈時間: 2022/10/20

面對抗疫疲勞,趁好天放假時,不少人都喜歡到郊外行山或到公園跑步,呼吸新鮮空氣及舒展筋骨,奈何若市民缺乏運動前熱身的意識,又經常向難度挑戰,便有機會扭傷關節,嚴重的話更有可能導致骨折。港怡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陳建凌直言,不少傷者扭傷後也輕視問題,以為休息一段時間、待消腫或痛楚消失後便會復原,直至傷患惡化才求醫,錯過治療的黃金時間。

山路崎嶇不平 易扭傷足踝

陳建凌醫生指出,行山、跑步雖然算不上很劇烈的運動,但萬一缺乏熱身、精神不夠集中,再遇上崎嶇不平的山路或跑道時,便很容易因失重心而「拗柴」,扭傷足踝,可惜不少傷者輕視問題,往往只待痛楚、紅腫消散後便以為沒事。「其實足踝扭傷『拗柴』真的不可以輕視,當中有機會傷及重要的身體組織,由韌帶輕微拉傷或撕裂,至較嚴重的韌帶部分撕裂,及最嚴重的韌帶完全撕裂,甚至骨折。由於他們初期受傷的症狀只有疼痛、紅腫、局部發熱和活動幅度減少,一般人未必分辨得到,故扭傷後應儘早求醫,把握治療黃金時間,避免傷患惡化,導致長期痛楚、活動幅度減少、關節不穩定及再次受傷等後遺症。」

需按嚴重程度 輔以適當治療

陳建凌醫生指出,一旦扭傷,傷者應立刻停止運動,儘快求醫。一般來說,患者經醫生診斷並進行X光檢查或磁力共振掃描(MRI)後,如韌帶損傷屬輕度撕裂,處理方法可按R.I.C.E.原則,即讓患者休息以停止影響患處的活動(Rest)、予以15至20分鐘冰敷(Ice)、使用彈性繃帶平均施壓及包紮,以固定患處及減少腫脹情況(Compression),以及將患處抬高至髖關節之上(Elevation),並按需要處方非類固醇消炎藥物,或輔以物理治療如手力治療及電療,讓關節受傷的軟組織慢慢復原。不過,當傷勢較嚴重如骨折創傷時,或需考慮以手術修補患處。另外,由於韌帶受傷後的首6個月仍在復原階段,患者於運動時最好為足踝加上特別保護,如用膠布貼纏足踝或戴上護足用品,避免患處再次受傷。

最後,陳建凌醫生提醒市民,要避免運動創傷,運動前15分鐘必須先熱身,如進行肌腱伸展及緩步跑,因為熱身除可提升正式的運動表現外,更可減少受傷的風險,並有助身體在運動時散熱。除此以外,運動後作適度的冷卻動作如靜態伸展,亦可使身體以最快的速度回復平靜狀態,從而減少肌肉疼痛的感覺,並有助修補受損的肌腱組織。運動後亦應適時補充水分和能量以補充流失的汗水及恢復體力。

▲韌帶損傷屬輕度撕裂的話,患者可予包紮及將患處抬高至髖關節之上,讓關節受傷的軟組織慢慢復原。

港怡醫院急症科顧問醫生

陳建凌醫生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