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粵繡 核雕 古老技藝瀕失傳 是甚麼讓非遺手藝『活』起來?」

發佈時間: 2022/08/12

中華文明五千年,衣食住行都承載着深厚的文化內涵。由古老手工藝、民俗文化,到傳統建築營造技藝,當中蘊藏的許多非物質文化遺產,都在近年得到大力保護和傳承,發展成創新產業,綻放出全新光彩。

隨着現代化工業發展和時代變遷,許多歷史悠久的手工藝一度走向沒落,例如中國四大名繡之一的粵繡、在果核上雕刻「微觀世界」的核雕絕技、清朝宮廷流傳至今的古代鐘錶修復技藝等。為「搶救」這些珍貴工藝,中國各地積極培養傳承人,舉辦豐富活動,在網絡上宣傳非遺文化,或將工藝技法與現代設計理念結合,令老手藝融入現代生活,煥發新生。

此外,不少民俗文化亦得到保護。有四百多年歷史的理塘賽馬節被視為藏族人民精神的傳承,當地與中國馬業協會合作,建立養馬和賽馬產業鏈,讓中國賽馬文化走向世界。另外,馴養鸕鷀協助捕魚的古老技藝,在江西、廣西等地代代相傳,被視為農耕時代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傑作,現時則變身為景區表演,既改善漁民生計,又保留了中華民族的農耕文明記憶。

不僅如此,有四千多年歷史的北方特色民居「地坑院」,不少也被活化成智慧鄉村遊景區,帶來豐厚旅遊收入;源於唐朝的雲南白族扎染也成為特色旅遊主題,吸引大量遊客,為當地開闢了文化致富之路。

由團結香港基金呈獻、無綫電視製作的40集電視資訊短片《文化新演繹》,還介紹了更多全國各地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細述這些國之瑰寶的起源、發展,以及它們如何在現代社會傳承創新,讀者或可到當代中國網站重溫。

作者:郭立新

以獨特視角展現當代中國的發展趨勢和人情事物,帶領讀者全新感受當代中國。

www.ourchinastory.com

相關連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