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根除及「保留」天花 美蘇合作背後考量

發佈時間: 2022/02/11

根除及「保留」天花 美蘇合作背後考量

昨天談到比新冠威脅更大的天花,終於被人類以種牛痘疫苗方式消滅,今天新一代,可能對天花零認識,不論「動態零認識」或「靜態零認識」,有興趣可閱讀昨天文章。新冠疫下,政府呼籲打疫苗,我們和人碰面,都會問人打針未,vaccine咗未,或者vaccinate(動詞)未?大家知不知道vaccine這英文何來?疫苗(vaccine),來自牛痘vaccinia,而vaccinia源自拉丁文vacca,意思就是牛。

牛痘病毒(Vaccinia virus)引發牛痘病(Cowpox),牛痘病是出現在牛身上的傳染病,類似但較嚴重的病出現在人身上的,就是天花(Smallpox),由天花病毒引起。人接種了牛痘疫苗,可以防止感染天花。換句話說,vaccine本來和牛痘有關,或者和天花這個人類大敵有關。

過去兩年,新冠肆虐全球︰據權威的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統計,全球至今約4億人感染,逾570萬人死亡,最多人感染的是美國,達7,700多萬人,差不多四分一美國人確診,死亡人數亦最多,逾90萬人。除了世界衞生組織疫苗分享計劃(COVAX)之外,國際社會沒有明確合作抗疫行動。當今兩大強國美國和中國,從病毒出現至今,缺乏實際合作。然而超級大國拋開政治立場、攜手應對傳染病,有先例可循。冷戰期間美國與蘇聯就曾合作,成功消滅天花,是迄今唯一通過全球疫苗接種運動而根除的人類傳染病。

1958年,蘇聯病毒學家、衞生部副部長日丹諾夫(Viktor Zhadanov)前往美國參加世衞年會世界衞生大會,當時二戰後開始的冷戰已持續10年。日丹諾夫號召全球根除天花,指蘇聯和其他已經沒有天花個案的國家,仍然經常受外地輸入的天花病毒困擾,搞到他們不得不繼續推行代價高昂的疫苗接種。他說既然蘇聯早在30年代就已利用疫苗控制天花傳播,抗疫經驗可以在全世界複製,提議世衞聯手全世界解決問題。

不出意料,美國起初沒有響應,而當年世衞的頭等大事是根除瘧疾,幾乎所有資金都投入到瘧疾防治,天花項目既缺錢也缺人。日丹諾夫終於等到「放晴」一刻,但已是7年後。1965年美國總統詹森(Lyndon B. Johnson)第一次對蘇聯根除天花建議表示支持,接下來國際社會行動明顯加快。美國在天花問題的重大態度轉變,當中政治考慮是,隨着瘧疾根除計劃慘淡收場,加上越戰升級令美國形象滑落,詹森政府才尋求在公共健康領域開闢國際合作,以求為美國再「響朵」。

冷戰最激烈時 聯手征服病毒

兩個超級大國如何合作?簡單來說,美國出錢,蘇聯出疫苗。當年大約9,800萬美元開支,約三分一來自世衞和其他國際組織,美國是這些組織主要資金來源,另外還直接專項撥款2,000多萬美元,即是美國提供絕大部分根除天花資金。至於蘇聯就提供絕大部分疫苗,全球使用的20億劑疫苗中,17億劑由蘇聯生產。1980年5月8日,第33屆世界衞生大會上,正式確認天花被根除。

新冠疫情肆虐的過去兩年中,有人提出美蘇當年合作的歷史,即使在冷戰最激烈的時候,美蘇都能夠聯手征服共同敵人,當今中美可視為合作抗疫參考先例。然而問題是,當年有世衞當中間人,項目負責人是從美國疾控中心借調,有「病毒偵探」之稱,好像「美版袁國勇」的美國人亨德森(Donald Henderson),他以非同尋常的政治智慧,在美蘇之間敏感政治氣氛下,務實推進了天花根除項目。

反觀今天,世衞在新冠溯源問題上一直被捲入中美紛爭,特朗普更公開批評世衞是「中國傀儡」,不再提供資金,還退出世衞。雖然拜登宣布重返世衞,但普遍認為美國在世衞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亦不信世衞。另一個不同之處在於,冷戰時美蘇兩國早已控制了天花在本國蔓延,如今中美國內也仍在各師各法應對疫情,未必有心互相合作。

天花雖已絕迹,但其實全球仍有天花病毒株,分別儲存在美國和俄羅斯。美國的天花存放在喬治亞州首府亞特蘭大,美國疾控中心一個實驗室;俄羅斯的天花病毒,在新西伯利亞市的國家病毒學與生物技術研究中心,簡稱VECTOR之內;至於它們具體在哪個房間、哪個冷藏櫃,就不是你同我有資格知道。兩國的理由,都聲稱以防萬一,若世界再現天花,甚至有恐怖分子把天花病毒變成武器,對付從無接種牛痘的新一代人,那麼就可利用保留的天花病毒株來研發對抗藥物。一直以來,對於要不要徹底剷除天花病毒引發辯論。部分國家擔心,美俄儲存的病毒有機會失竊,或者因意外事故洩漏散布。更有批評指,美俄保留天花完全是私心,病毒就和核武邏輯一樣,可以是超級武器,你有我都有,大家勿亂來。

睇戲睇得多,科學家和政治人物都考慮很多,例如天外異形或地球致命病毒,他們都想保留研究,而英雄或英雌,電影收場前就會把它們斃了,然後一把火一了百了。不過如果想拍續集,最後鏡頭就會留下伏綫……新冠還未落畫,只希望時而緊張的美俄,不會搞出天花續集就好。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