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西方經濟學核心 「自由放任」來自中國?

發佈時間: 2021/12/01

西方經濟學核心 「自由放任」來自中國?

昨天提到愛因斯坦家中書架上有中國老子的《道德經》,老子道家學說龐雜,涉及方方面面,在我們生活上的應用有很多,甚至香港政府也許一度在用。大家都知道香港經濟奉行過的政策有「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及「積極不干預」(positive noninterventionism)。

「自由放任」政策是甚麼都不管,「積極不干預」則不同,乃港英時代財政司夏鼎基提出,指必須承認有時政府干預是實事求是的,才能保持香港經濟穩定,認為不要過分相信市場自動調節機制,政府需要干預並糾正一些市場缺陷。「積極不干預」的出台,可說是委婉地宣布政府放棄60年代財爺郭伯偉開始的「自由放任」政策。Laissez-faire,一看就知不是英文,實為法文,大家有否想過這樣一個西方經濟核心思想,概念可能源自中國?

法文laissez-faire,laissez是解to let,faire表示to do,加起來就是讓人做其所想,聽之任之,放任自由。在政府層面,簡單來說就是「政府不管」。有種觀點認為,現在大家普遍把亞當史密斯(Adam Smith)視作西方現代「自由經濟之父」,其實亞當史密斯背後還有一位法國經濟學家,叫魁奈(François Quesnay),被當時歐洲學人尊稱「歐洲孔夫子」(Confucius of Europe)。西方一些學者認為,laissez-faire是魁奈用法文繙譯老子的「無為」概念,亞當史密斯受到啟發,利用了魁奈從老子借來的東西,融滙後寫進了如今人人奉為「西方經濟學聖經」、1776年出版的《國富論》(The Wealth of Nations)。《國富論》沒有直接用laissez-faire,而是強調市場自由運作,自然會有我們常聽的「無形之手」(invisible hand)調節。

部分學者認為,將2千多年前老子思想和亞當史密斯經濟理論比較,會發現相似之處,分別主張「無為」、「不管」。

老子的「無為而治」,不是不作為,甚麽都不做,而是順其自然,按照它本身規律去做,不亂作為。老子認為最好的治國之道,就是人們感覺不到其存在。《道德經》第十七章︰「太上,不知有之;其次,親而譽之;其次,畏之;其次,侮之。」大意是,最好的統治者,人民並不知道他的存在;其次的統治者,人民親近他並稱讚他;再次的統治者,人民畏懼他;更次統治者人民輕蔑他。

至於亞當史密斯自由經濟理論,核心思想是自由,主張自由地從事經濟活動、自由競爭,會有「無形之手」在自發地調節經濟活動,不必政府介入。老子比亞當史密斯早2千多年出生,亞當史密斯的「不管」,和老子的「無為」,會否有甚麼關係?

《不列顛百科全書》對laissez-faire的定義是︰「主張政府盡量不干涉個人和社會經濟事務的一種政策,此詞起源不明,通常與被稱為『重農主義者』(physiocrats)的經濟學者聯繫一起,他們從1756到1778年在法國蓬勃發展。」「重農主義」,就是魁奈創立的經濟學派,認為國家財富的根本來源是土地生產,偏重以農業勞動為主的概念,此經濟學另一特徵就是讓自由主導。

17至18世紀期間,中國與歐洲交往頻繁,歐洲傳教士來往兩地,並將中國文化如哲學思想傳播至歐洲。「中國熱」對18世紀歐洲啟蒙運動產生一定影響,而法國是啟蒙運動的大本營。後世學者包括英國當代哲學家克拉克(J.J.Clarke)相信,魁奈就是在此時汲取了老子的「無為」思想,據報在1758年把「無為」譯成「自由放任」。Laissez-faire一詞在法國流行後,以直接借用法語外來詞方式進入英語,成為市場經濟學主要用詞。

現今一般把亞當史密斯看作是自由經濟創始人,但亦有指他受魁奈影響。話說亞當史密斯由1764年起,進行了一趟為期兩年多的歐洲之旅,途中開始構思《國富論》。

他在巴黎逗留10個月,和不少著名思想家見面,包括魁奈,有說他將創作中的《國富論》觀點,向魁奈徵求意見。有學者因此相信,亞當史密斯與魁奈等人的討論,對《國富論》的思路有幫助,而重農學派有關老子「無為」的觀點,一定程度上對亞當史密斯的自由經濟思想產生影響。

東西交融 也許英雄所見略同

有部分學者如克拉克認為,亞當史密斯作為現代自由經濟第一人的背後是魁奈,而魁奈的背後是老子。事實果真如此?即使亞當史密斯曾接觸2千多年前老子的「無為」觀點,並不一定「借用」,也許他本身已有類似想法,剛巧老子和他英雄所見略同罷了。

退一步說,自由經濟理論來源於道家的結論或存在爭議,即使有關,有否片面理解「無為」又是另一回事,但至少在這個領域裏,東西方思想擁有相通之處。

大家都聽過「西學東漸」,就是大約16世紀起,西方各種各樣知識源源不斷傳到東方、傳到中國,影響中國的方方面面。其實歷史上還有一段時間是「東學西漸」或「中學西漸」,許多歐洲來華傳教士把中國各式各樣東西、學問,傳入歐洲、傳到西方,影響了他們的發展,饒富趣味。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