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中國玻璃業奮發 美想要芯片靠嚇

發佈時間: 2021/11/12

中國玻璃業奮發 美想要芯片靠嚇

全球芯片供應短缺,搞到美國騰騰震。話說美國商務部今年9月召開半導體峰會,打的旗號是提高芯片供應鏈透明度,解決芯片短缺危機云云,實際就向出席的國際半導體企業大廠,包括行業龍頭台灣的台積電發出要求,叫他們填寫問卷提供信息,截止期限是11月8日。要提交的信息包括企業產能、半導體庫存、各產品銷售情況,甚至訂單明細如產品交付時間、客戶信息包括前三大客戶是誰,還有上游供應商是誰、提供甚麽上游產品等。

據報道,主要半導體芯片供應鏈大廠都「交了卷」,有的隱瞞銷售額排名前三的客戶,有的只提交按行業使用半導體的客戶比例,而非美國要求的客戶具體交易情況。

應對芯片短缺為名 勒索商業機密

事件中最搞笑的是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Gina Raimondo)強調,是這些企業「自願」上交關鍵數據,但另一邊廂又警告稱如果不交,美國可能動用《國防生產法》,言下之意即「硬上弓」,政府強行分配產品供應。她的說法被一些網友指為「無恥至極」,有人則形容美國是「國際強盜」。

芯片用途廣泛,屬當下這個時代許多重要科技產品的核心,手機需要芯片、電腦要、汽車又要,沒有芯片世界各地汽車廠就將停產。美國不夠芯片,懷疑有人囤積,兼且擔心被外人全搶走自己分不到,是可以理解的,但華盛頓以應對全球芯片危機為名,向芯片相關私營企業勒索商業機密資料,還講營商自由、國際貿易自由、自由競爭嗎?市場法則不提了,卻創造了「自願」一詞的新定義。

我近日談到玻璃,玻璃和半導體有相同之處,大家的材料都包括二氧化矽,半導體、芯片是高科技產品中的必需品,玻璃同樣人人需要。上世紀,中國人缺乏大塊玻璃,自己不懂生產,後來英國人發明了今天普遍採用的「浮法」玻璃,中國派人想去學習並引進,英國人拒絕。中國想要自己沒有的東西,可以夾硬逼人給嗎?像美國叫人交出商業機密那樣?

上世紀80年代,不少人在枱上放一塊大玻璃,尤其辦公枱,我也經歷過,這是為甚麽呢?當時桌子木質不很好,木面不夠硬,寫字時鋼筆尖一用力就會把桌子劃出一道痕,墊一塊玻璃,又平又硬不會刮花。

相比外國,中國打字技術發展較為落後,打字機及電腦普及較遲,在仍然用筆書寫的年代,人人都想要平板玻璃來鋪桌面,玻璃技術就很重要。不要小覷平板玻璃,它曾是中國最拿得出來見人的工業成就之一。

70年代之前,中國所有平板玻璃不外乎把玻璃加熱到半融化,處於液體和固體間狀態,然後以機械弄出平面,和小孩子玩泥膠差不多,需要切小塊再打磨才真正平整,大塊的平板玻璃都是奢侈品。50年代末,英國人率先想出用「浮法」生產平板玻璃,就是把玻璃液體倒在液體錫上面,在重力作用下,玻璃液的上下表面都能平整,再冷卻玻璃液形成平板。英國人的「浮法」玻璃生產綫,開始生產廉價而大塊平板玻璃,中國提出想學被英國拒絕後,決定自己從零開始,在洛陽玻璃廠做。

自主開發 中國平板玻璃產量第一

從1958年英國人發明「浮法」工藝,到1971年洛陽「浮法」玻璃成功投產,中間只有13年。在沒有外國技術援助下,工藝從頭到尾自主開發,中國誕生世界三大「浮法」工藝之一,生產出全球先進的玻璃,「浮法」玻璃更平整、更結實。在具技術含量的大宗工業品中,平板玻璃是第一種橫掃世界的中國貨。80年代末,中國平板玻璃產量已是世界第一,比鋼產量世界第一還早8年。

說回半導體之爭,全球半導體製造市場80%份額被亞洲企業佔領,主要是台灣和南韓,美國企業由佔全球半導體製造業大約37%,到現在降至估計約10%。美國通過掌握全球半導體供應鏈情況,搞清楚半導體市場的「去美化」程度,為推動本國未來新的芯片業戰略創造條件,完全可以明白,但不能像「爛仔」,夾硬拿人家的東西,給自己好處。

中國人當年在玻璃枱面上認真工作、苦心創作,看似平常但得來不易的玻璃,透出那個年代樸素而又積極向上的情懷;美國如今為了得到半導體、芯片,卻反映出她有點壞,無所不用其極,半遮面的語言偽術蠻招,道出了成何體統的美國心胸,令人稱奇。美國的玻璃心很脆弱,整天疑神疑鬼,驚人夾計,串同令她拿不到半導體,怕受傷害之下露晒底。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