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會計不單要計數 還需有道德報數

發佈時間: 2021/11/09

會計不單要計數 還需有道德報數

立法會上月三讀通過草案,賦權財務匯報局取代會計師公會,負責本港會計業的發牌,及擴大監管職能後,財匯局日前發表中期調查報告,表示在此輪已完成的22個查察項目中,55%個案存在審計缺失,認為結果不可接受,最常見的失當包括缺乏專業懷疑態度,及未能充分審視項目。

明天11月10日,是一年一度國際會計師日(International Accounting Day),會計經常被形容為「商業語言」,但世人似乎遺忘了這門語言的一些歷史。了解歷史,可以幫助我們了解會計一些超越數字計算的本質,它其實還涵蓋道德意義。

以rationality(理性)這個詞為例,一般來說泛指運用理智及知識去思考,辨別是非、利害,並控制自己的行為,不憑感情衝動做事。在古典經濟學及會計學中也應用這個詞,指假設人類完全理性,能夠集中思考如何利用手上資源最大程度滿足自己的慾望。但在行為經濟學,有所謂「有限理性」(bounded rationality)概念,即認為人類理論上可以是理性決策者,但受到運籌能力、資訊及時間是否足夠等因素限制,很多時都不能做到完全理性決策。

古羅馬人check數 要理性也要公正

如果我們看一下rationality的詞源,可以發現更多奧妙。Rationality來自拉丁文ratio,意思是「計算」、「比例」,亦可解作「模式」諸如資料庫系統中的圖表、欄位、視圖等,ratio在拉丁文還有「帳本」的意思。古羅馬公民很清楚這點,當局要求他們將帳目顯示在對稱的匾塊上,以確保借和貸都準確入帳,並保持帳目平衡。今天我們講理性(rationality),其實可以引伸古時人們重視理智地運用財富,思考財務行為當中利害,並控制自己行為,例如唔好咁「大使」,令帳目balance。掉過來說,check數要求理性。

此外,對古羅馬人來說,一本具對稱性的帳,即是今天會計中的T字形記帳,是道德行為的彰顯。為何這樣說?今天會計專業中equity(權益)一詞,不單顯示某人某公司借和貸之間的情況,以及某人擁有的利益而已。這個詞是由拉丁文aequitas演變而來,aequitas的意思還包括equality(平等)、fairness(公平),進入法文後成為equité,可解作正義,equité再演化成今天英文的equity。

即是可這樣子理解,會計上某人某企業的權益,應是公正地得來,沒弄虛作假成分。其實對古羅馬人來說,其帳目也是評估他作為一個公民,道德好壞的工具。

15世紀,有「現代會計學之父」之稱的意大利數學家帕喬利(Luca Pacioli)在其《概述︰算術、幾何、比例和比率》(Summa de arithmetica, geometria, proportioni et proportionalita)一書中,首次詳述他發明的複式記帳(Double-entry bookkeeping),亦即T形記帳。這套記帳系統,成為今天會計學中記錄交易的標準。每筆交易至少記錄在兩個不同帳當中,一個借方、一個貸方,該筆交易借貸雙方的總額相等,即所謂「有借必有貸,借貸必相等」。要有清晰的收支紀錄,知道資產的增減,才可以進行下一步的理性行為,而複式記帳系統,可說是確保帳目決策明智的工具。

好的會計,有助帳目好睇,但更重要的是做到如實反映,會計因此兼具道德行為指南針的作用,更形明顯。

對於現代會計人員來說,會計也被視為一面鏡子。金融領域有一個詞語speculation(投機),來自speculum,即拉丁文裏面「鏡子」的意思。在審計的操作上,會計人員經常面對這個詞,實可視為一面鏡,投機行為易出現舞弊,做會計時睇數除了準,還要確,審視個人或企業在模糊界綫和不斷變化的現實環境中,各種財務、金融行為是否得當。

19世紀末,現代會計行業出現,並且制定了道德和行為準則,加強了會計從業員的道德層面。然而,隨着各種經濟金融新生事物,以及會計界別內對專業性不同理解的出現,會計行為走向以量度計算工具居多,而不是用以判斷的工具,只是一種數據表達的工具,失卻了當初歷史上具有道德反思作用的一面。

會計曾經被用來質疑個體行為的道德性,現在有時反過來受到了質疑,被指不能顯示客觀真確的事實。現代財技層出不窮,會計人員「睇數」的界綫變得模糊,應睇還是不用睇、如何睇,不同人有不同看法,動輒鋼綫成日踩,問題的確不易解!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