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兆寧
馮兆寧

小西灣不簡單 從掌故軼聞尋快樂丹

發佈時間: 2021/09/09

小西灣不簡單 從掌故軼聞尋快樂丹

有讀者問了一條問題︰「港島柴灣附近的小西灣,明明位處港島東,為何叫做小西灣?」這個問題,連帶出一段隱秘歷史,饒富趣味。小西灣曾經是情報中心,中英情報戰的前綫,到處都是英軍特務。

我以前寫有關國際時勢的文章,曾經談到「五眼聯盟」,就是二戰後到冷戰期間,五個國家所組成,互相分享情報的組織,包括美國、英國、加拿大、澳洲及新西蘭,全部講英文的,就是所謂「盎格魯-撒克遜(Anglo-Saxon)民族的國家。這個聯盟最主要的監控對象,就是蘇聯和中國。香港當時作為英國殖民地,是最接近中國大陸的地方,於是英國就在香港搞監視中國的種種行動。當中選了小西灣,建立一個頗具規模的情報監聽站,據說位置在今天富景花園附近。

「小柴灣」的英軍監聽站

這兒先回顧一下柴灣歷史,有說當地18世紀已有客家人住,常在該處山上斬柴取用,故名柴灣。至於小西灣,同西面無關。「柴」在客家話中與粵語「西」音近似,故早期也叫「西灣」,英文一度被譯成Sai Wan。當年柴灣以東的另一小灣,叫小柴灣,於是被稱為小西灣(Little Sai Wan),就是這樣來的。

英國在小西灣的情報中心,50年代初起運作,地方名沿用Little Sai Wan,由英國皇家空軍負責,叫「小西灣皇家空軍監聽站」(RAF Little Sai Wan),具體行動的主要是空軍第367通訊部隊(367 Signals Unit, RAF),據說當時擁有一些語言人才,能聽說寫中文。監聽站後來轉屬英國政府通訊總部(GCHQ),一直運作到80年代,1982年人員遷至舂坎角另一設施。中英聯合聲明簽訂確認香港回歸,監聽站使命結束,1988年被拆卸。

曾經在小西灣駐守的367通訊部隊退役人員,開設了網站【按此】,介紹部隊歷史,網址就有Little Sai Wan字樣。另外,英國「帝國戰爭博物館」(Imperial War Museum)口述歷史計劃之中,有一些關於通訊部隊當年同袍工作點滴,特務生涯回憶之類,例如有曾在監聽站執勤軍官憶述監聽內容,說和解放軍基地、航空管制及軍隊調動有關,特別是南方省份,因香港在廣東旁,很多動向對英國很重要。(「帝國戰爭博物館」有關367通訊部隊的口述歷史︰【按此】)

隨着柴灣城市化,填海及住宅相繼落成,監聽站今天已無迹可尋。港英政府發展該區時,柴灣得以正名,英文亦叫Chai Wan,小柴灣卻依然叫小西灣,只是改了跟音譯Siu Sai Wan,再不叫Little Sai Wan。80年代中地鐵伸展到柴灣站,成為港島綫終站,社區發展自然出現各種意見,一直有聲音促請地鐵再延長到小西灣,服務區內逾7萬人口。

開發柴灣時,就有人認為「柴」字不好,不吉利,像「拉柴」(意為死亡),建議叫翠灣,故此後來有了翠灣邨、山翠苑和翡翠道之類,但整個區最終仍然保留叫柴灣。附近著名的歌連臣角亦和英軍有關,得名於英國軍官,但就不是甚麼特務,而是負責測繪的皇家工程兵團的歌連臣(Thomas Bernard Collinson)。香港各區,藏有不少軼聞故事,日後或可分享更多。

我對掌故有興趣,亦喜歡歷史,包括香港以及世界的,覺得感受歷史是一種快樂正向行為。我追尋「活在當下」,為何又花時間在過去?其實並沒有大道理,我只是利用閒暇時間,亦不是緬懷自己過去,而是透過在自己靜下來的過程中,認識社會、世界、他人的歷史,這等同於學習新的事物,帶動思考。

有時,更會得到一種簡單的快樂--發現「啊,原來係咁!」大千世界,無奇不有,認識過去,繼往開來。無限可能在心中,是快樂良丹。

撰文: 馮兆寧 資深媒體人
欄名: 放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