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子宮肌瘤|42歲女長期經量多易暈尿頻 如廁時狂咳下體跌出子宮肌瘤|附6大常見徵狀

發佈時間: 2021/03/11

不少女性來經時都出現頭暈、經量多等症狀,若症狀持續應尋求醫生意見。台灣一名42歲婦人有長期經血量多、易暈、尿頻等症狀,早前因重感冒入院治療,某晚如廁時突然狂咳,下體竟跌出一團約10厘米的組織,經醫生檢查後證實為子宮肌瘤,需要做手術切除。醫生指子宮肌瘤為常見婦科病,常發生於30歲以上婦女,如出現6大病徵就要及早求醫。

綜合台媒報道,當地一名任職中學老師的42歲陳姓婦人,長期有月經量多、貧血易暈、尿頻等問題,形容「每小時去1次廁所」;她本以為只因工作長期站立及太勞累所致,一直未有理會。直至近日她因感冒而出現喘咳症狀,先後到區內診所及中醫求診,但都未見好轉;後因反覆發燒而到醫院急症室求醫,經檢查發現其白血球過高,血紅素僅3.9 g/dL(正常水平為12 g/dL),且有肺炎症狀,需立即住院治療。

狂咳後下體咳出子宮肌瘤

住院期間某晚,陳婦如廁時突然狂咳,下體竟掉出一團約10厘米的組織;她原以為是子宮脫垂而大驚,經醫生以超聲波檢查後,發現屬黏膜下肌瘤,是子宮肌瘤的一種,而子宮已被撐大至14厘米(正常為6至7.5厘米)。

主診的婦產科醫生蔡亞倫指出,陳婦是單身人士,甚少看婦科醫生,出現身體不適後未有即時求醫,故未有發現自己患有子宮肌瘤。她續指,其子宮肌瘤直接從子宮頸掉出,懸掛在外陰部,根部仍連接子宮,總長約10厘米,是垂釣型的肌瘤,形容「又大又長,確實少見」。

經評估後,蔡亞倫為陳婦安排微創子宮鏡子宮肌瘤切除手術,先將掉出的子宮肌瘤清除,住院觀察一晚後認為其情況穩定,隔天便出院。陳婦往後會接受第二次手術,將體內餘下的肌瘤清除。

常發生於30歲以上育齡婦女

蔡亞倫表示,子宮肌瘤是女性常見疾病,多屬良性,常發生於30歲以上的育齡婦女,而40至50歲婦女的發病率可高達4成;目前病因未明,或與遺傳基因、荷爾蒙變化、個人體質和肥胖等因素有關。

婦產科專科醫生陳億仕接受《晴報》訪問時曾表示,女性患子宮肌瘤是十分常見,患者普遍沒有明顯病徵,少數會出現經期量多或摸到腹部有包塊。而以下為較常見的徵狀:

子宮肌瘤6大常見徵狀

(↓點擊圖片放大↓)

  • {{hket:inline-image name="e7421563-03ba-4a99-8600-727971a90d8e_600.jp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7.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6.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4.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1.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2.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3.jpeg"}}{{/hket:inline-image}}
  • {{hket:inline-image name="5.jpeg"}}{{/hket:inline-image}}

陳億仕醫生指出,一般而言,患者可透過藥物減少經量及經痛,或待收經後,讓子宮肌瘤自然縮小。惟若患者經血過多、經痛嚴重,而藥物無法控制、肌瘤增大又或者影響生育,則可能需要做手術割除。

他續指,生育可減低生子宮肌瘤風險,但亦強調子宮肌瘤並非大問題,毋須為減低患子宮肌瘤風險而生育;現時有新式藥物可以將肌瘤縮小,避免做手術的風險。

愛吃生冷食物易生子宮肌瘤,中醫推介湯水改善血瘀體質,詳情即睇:【下一頁

 

每朝索取《晴報》:精明生活.健康家庭.開心娛樂

精選健康知識,盡在 Healthy Life 健康男女

https://fb.com/HealthyLifeExpress/

撰文:賴天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