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明天冬至 傳統習俗話你知

發佈時間: 2018/12/21

俗語有云「冬大過年」,不少家庭趁冬至都會準備豐富佳餚做節,但到底甚麼是冬至?今天請來了堪輿學家司徒法基,為大家講解一下冬至的由來和習俗。

1.冬至是甚麼?

冬至又叫冬節,是二十四節氣之一,而這天通常在每年西曆的12月21至23日(今年在12月22日)。冬至是一年之中晚間時間最長的一天,相傳這天是最「陰」的時候,同時亦代表「陽」的光明與溫暖將逐漸取而代之。自冬至開始,白晝愈來愈長,陽氣回升,正好代表下一個循環開始,是大吉之日。

在中國古代周朝起,已有慶祝冬至的習俗。周公於早年制定了周代國家的系統制度及建設,並以農曆十一月為正月,冬至為一年之始。直至漢代才改以正月為歲始,正式分開了冬至及春節。

2.為甚麼說「冬大過年」?

正如上述所言,周朝以十一月為正月,冬至為新年之始,經數千年文化傳承,才會保留了「冬大過年」的說法。但自漢代後,漢武帝已修正以一月為「正月」,正月初一才是一年之始。但「冬大過年」的說法流傳已久,也鮮有人追究真正原因,故至今仍跟從古人之傳統。

3.如在今年求神,是否要在冬至前還神?

其實並不一定。由於古時以冬至為一年之始,故才以此說法而論。但自漢代起,已修正為正月初一為歲始,故不少人認為正月以立春為始。還神日子眾說紛紜,有人認為要在冬至前,也有人說要在農曆十二月三十日之前,更有人認為要在立春之前,以上這3個說法都是成立的。

4.冬至的習俗是如何?要吃甚麼應節?

在周後至漢前時段,冬至即等於新年,亦有賀冬儀式,十分熱鬧。不過現今最主要是全家人團圓相聚,一起晚飯,便是最佳的應節方式。

不少人「做冬」後都會吃湯圓,象徵「團圓」和「圓滿」,一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湯圓可以用來祭祖,也可用於互贈親朋;中國北方則有冬至吃餃子的風俗。另外,在山東等地區則有喝羊肉湯的習俗,寓意驅除寒冷。其實吃甚麼都不是最重要,最緊要還是一家人齊齊整整、團圓相聚,便是最快樂的事。祝各位《晴報》讀者冬至快樂!

撰文︰司徒法基

編輯︰余運慶

美術︰招潤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