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臟的功能是負責將身體的廢物及多餘的水分排走,若腎功能受損,長遠來說,不只會演變成腎衰竭,更有機會直接造成高血壓及影響心臟健康。對腎病病人而言,同時患有高血壓、高血糖或高膽固醇等高危因素,容易增加併發心血管疾病的風險。據衛生防護中心統計顯示,本港就有多達5成的慢性腎病患者死於併發性心血管疾病,風險較常人高出10倍,問題絕對不能忽視。
腎科專科醫生陳小劍指出,腎臟其實是人體一個非常重要的器官,它的主要功能是透過幼小血管進行過濾,將人體代謝的廢物,經腎小球過濾、腎小管再吸收,然後經由膀胱排出體外,如果腎臟的結構或功能不能正常運作,或腎小球過濾率(GFR)少於60毫升/分鐘/1.73平方米,徵狀持續超過三個月或以上,就可稱之為慢性腎病。不過,由於早期腎病的徵狀並不明顯,故容易造成延醫,令患者錯過最佳治療時刻。很多時當患者出現明顯病徵時,已惡化至中、後期的腎衰竭,又或已誘發出心臟問題。
腎病與心血管疾病成惡性循環
陳小劍醫生表示,根據2016年的調查顯示,本港患有末期腎衰竭新症患者當中,常見的成因就是糖尿病及高血壓,各約佔5成及1成。
事實上,慢性腎病與心血管疾病的關係非常密切,主要原因除了因為患者受糖尿病及高血壓兩大危險因素影響外,慢性腎病也會誘發心血管疾病出現。陳小劍醫生解釋指,糖尿病之所以是導致慢性腎病的元兇,是因為當血糖長期處於高水平狀態,會破壞血管結構,令血管出現病變或硬化。在增加心臟病的風險同時,亦會影響血液供應,導致腎小球細胞出現萎縮甚至壞死的清況;由於腎臟無法排出毒素,最終演變成慢性腎病及腎衰竭。糖尿病以外,高血壓與腎病也是息息相關的。當腎功能衰退時,多餘的水分、鹽分及毒素便無法排出體外,令血管的壓力增加,加劇高血壓的情況同時增加心臟的負荷,而高血壓又會令血管收窄及硬化,影響心臟供血,導致腎小球壞死,進一步破壞腎臟功能,做成惡性循環。由此可見,慢性腎病與心血管疾病關係緊緊相扣,彼此牽連,治療時必須雙管齊下。
患有心臟病的腎病患者 需慎選膽固醇藥物
慢性腎病患者應從根源入手,嚴控糖尿病、高血壓等高危因素,以防腎功能進一步變差。生活上,患者須保持良好生活習慣,多運動、做好體重控制、少吃鹽和多喝水以減低病發風險。治療方面也應顧及相關心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如膽固醇控制等,不過,陳小劍醫生提醒患有心血管疾病的慢性腎病患者,膽固醇藥物種類繁多,選擇上要非常審慎,並應避免服用太高劑量。「若腎功能不佳的患者服用太高劑量的他汀類一線降膽固醇藥物,有機會加劇副作用的出現。」因此,會建議患者配合二線藥物-膽固醇吸收抑制劑服用,幫助控制血液中的壞膽固醇含量的同時,避免高劑量他汀類引致的副作用。
上述藥物均為處方藥,使用前請諮詢醫生。
(資料由腎科專科醫生陳小劍醫生提供)
CARD-1274601-0000 11/18
(本健康專題由MSD贊助)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