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及早確診大腸癌 手術除腫瘤治癒機會高」

發佈時間: 2018/11/15

一位27歲年輕女性,腹痛持續了一年,但不以為意,及後因腹痛、發燒求診,經檢查後証實為第三期大腸癌,且有穿破跡象,需即時接受腫瘤切除手術,術後更接受了一段時間抗生素治療,並於一星期後出院,之後再配合治療,康復過程順利,至今沒有復發跡象。外科專科黃卓忠醫生表示,港人飲食西化,令大腸癌年輕化的趨見明顯。可幸是,現時大部分大腸癌個案都可以手術治療,而隨著治療技術進步,即使已到末期,也可視個別情況考慮各種手術方法,將腫瘤切除,增加患者的存活率。

多肉少菜 增患癌機會

雖然大腸癌有年輕化趨勢,但風險依然隨年紀增長。黃卓忠醫生指出,大腸癌一般與家族遺傳有關。另外,不良生活習慣,如多肉少菜、進食過多紅肉或加工肉類製品也會增加患上大腸癌的風險,事關有些食物不但會在腸道釋放致癌物質,而且吃菜太少亦會減慢腸臟蠕動,增加大腸與糞便內毒素接觸的機會,誘發大腸癌。

主動檢測 減病發風險

黃卓忠醫生提醒市民,早期大腸癌沒有明顯病徵,當患者持續出現大便習慣異常、大便帶血、貧血及消瘦等病徵時,可能已演變至中、晚期,故年過50歲、有家族病史、長期飲食少菜多肉等高危人士,應定期進行大腸癌篩查。「一般而言,大腸癌篩查最準確的方法是大腸鏡檢查。大腸鏡能直接檢視整條大腸內壁狀況,若發現瘜肉更可一拼切除,發現腫瘤則可抽取活檢以進行病理分析,方便醫生制定治療方案。」

根治大腸癌 以手術切除為主

目前,根治大腸癌的方法以外科手術為主,即結腸或直腸切除手術,並需按病人情況輔以化療電療及標靶治療。黃卓忠醫生指出大腸癌若能於早期確診,及早透過手術把腫瘤切除,治癒機會極高,加上近年微創手術、機械臂手術等日新月異,可互補不足。研究指出,透過外科手術治療,第一期的5年存活率可達90%。

「大腸癌可分為直腸癌及結腸癌,手術方式亦會因應腫瘤的位置而有所不同,但大抵都是將有病變的大腸部分及周邊淋巴切除,然後將兩端接口吻合,並按期數合併化療、電療或標靶治療。一般而言,第一期的大腸癌只需接受切除手術;第二、三期則會按情況配以化療或電療;至於第四期的大腸癌較為複雜且難以根治,故需由不同專科醫生擬定治療計劃,目標是盡量將患者的生命延長。」

黃卓忠醫生補充指,傷口感染是手術後常見的併發症,加上腸臟比較多菌,術後患者需接受短期抗生素治療,以減低感染風險。當中,抗生素屬肌肉層注射,一日打一次,相比起傳統需要留院注射的靜脈注射抗生素,更有彈性,患者也不需再為注射抗生素而留院,有助病人縮短住院時間。

此專欄由MSD支持印刷

AINF-1273717-0000 10/18

(資料由外科專科黃卓忠醫生提供)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