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注射胰島素 誤解多」

發佈時間: 2017/12/18

糖尿病是一種普遍的慢性疾病,它雖然不一定會立即奪去患者的性命,但卻伴隨多種併發症,因此妥善管理病情對糖尿病患者十分重要。

隨著本港人口老化,老年糖尿病患者也逐漸增加,但不少長者因患病日子漸長,體內的胰島素分泌愈見不足,就算服食多種降糖藥物後,依然無法控制血糖於理想水平。身兼香港老人科醫學會委員的老人科專科醫生岑俊強指出倘患者遵守飲食運動治療和口服降糖藥物治療後仍未能令血糖受到控制,應及早注射胰島素,減低併發症的出現。

何時開始使用胰島素

胰島素一直被視作治療糖尿病的最後方案,那麼對老年糖尿病患者來說,究竟何時才開始使用胰島素?

岑醫生指出大部份長者患的都屬二型糖尿病,患者因身體對胰島素產生抗拒,以致未能發揮正常功效,患者於後期也會出現胰島素分泌不足或缺乏的情況。一般而言,醫生會先建議長者調節飲食和生活習慣,如血糖未能控制,會根據長者的身體狀況處方口服降糖藥物,如血糖仍未受控,就會在口服降糖藥物的基礎上加入胰島素針劑作治療。而部份患者若出現糖尿病酮酸中毒症或高血糖高滲透壓昏迷症等緊急情況下,醫生也會立即處方胰島素令血糖盡快回復理想水平。

岑醫生強調老年糖尿病控制不理想,血糖過低或過高時,都會引致急性併發症,導致患者失去知覺或昏迷,嚴重更可致命。

胰島素怎樣分類

一般而言,胰島素可按作用時間長短分為速效、短效、中效和長效胰島素四種。速效和短效胰島素主要用於餐後血糖控制,稱為餐時胰島素(bolus insulin)。中效和長效胰島素則用於空腹血糖控制,每天注射一次已帶來基本的血糖控制,因此又稱為基礎胰島素(basal insulin)。另有一種叫預混胰島素(premixed insulin),將其中的速效/短效胰島素和中效/長效胰島素進行不同比例的混合,產生作用時間介於兩者之間的預混胰島素。

岑醫生指出若開始胰島素治療時,主要首選基礎胰島素與口服降糖藥物合用,如仍未能控制血糖,就會建議在此基礎上,在餐時再加用速效或短效胰島素。不過岑醫生補充,注射胰島素的目的雖然是降低血糖,但若控制不當,有機會引致低血糖症,而低血糖對長者來說影響很大,他們較難察覺低血糖症狀而延誤診治,增加誘發致命併發症的風險,因此定期檢測血糖水平(俗稱篤手指),及選用低血糖風險較低的降糖藥物作治療也很重要。

胰島素不斷推陳出新

岑醫生續指很多老年糖尿病患者對注射胰島素都十分抗拒,認為一打針就代表病入膏肓,又害怕打針帶來痛楚及擔心不懂自行注射。事實上,開始胰島素治療前,長者和照顧者會先與糖尿病專科護士見面,認識胰島素治療和注射技巧。如長者未能自我注射胰島素,照顧者也可協助注射或轉介社康護士到家中指導。近年胰島素無論注射方法還是藥物已不斷改進,注射針已有筆形,針頭改良得更光滑纖細,大大減低注射時的不適,令視力或精細動作技巧減退的長者更易使用。

此外,新一代胰島素(胰島素類似物)(insulin analogue),有更好模擬生理性人胰島素分泌模式,減少出現低血糖及體重增加的機會。而且長效胰島素類似物藥力維持的時間較長,每天注射一次已帶來基本的血糖控制,它亦幾乎沒有「高峰期」的出現,故帶來的血糖波幅較少,令低血糖風險減低。

最後,岑醫生重申老年糖尿病患者始終身體機能減退或記憶能力較差,並伴隨多種疾病,服用多種藥物,故決定長者使用胰島素前,應先作全面性長者綜合評估,平衡好處與壞處。

(資料由老人科專科醫生岑俊強醫生提供)

(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