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明】港生活網站並無進行電話推廣活動

標靶藥代化療 減副作用

發佈時間: 2014/08/21

看醫生指示出電腦掃描上的黑影,林伯瞬間明白自己為何會出現吞嚥困難,原來是食道長了一個八厘米長的鱗狀細胞癌。要治療此症,必須使用較進取的療法,即先靠藥物和電療把腫瘤縮小,再進行手術切除。

接受過第一階段的TPF誘導性化療,林伯的腫瘤已明顯縮小,但卻出現了化療常見的副作用——敗血症。「我爸都快80歲了,真的可以完成整個療程嗎?」其女兒難掩擔憂。由於TPF化療的毒性較強,病人接受後都會較容易出現副作用,令身體變得虛弱;如果在第二階段的同步電療再加入化療,部分患者可能會難以承受。而近年有臨床研究證實,使用針對表皮生長因子受體的標靶藥物配合電療來對付鱗狀細胞癌,不但有相當於化療配合電療的效用,亦能大大減少副作用的產生,尤其適用於林伯這類年邁患者。

經過前期化療及標靶治療配合電療,林伯的食道腫瘤已縮小至一公分,在身體狀況許可下,手術得以順利進行,成功把剩餘的腫瘤割除,並於一個多月後回復近乎正常的吞嚥能力。

現時癌症治療的發展,不單止在療效上尋求突破,亦務求更佳的安全性,使患者不會因畏懼副作用而卻步。

撰文: 臨床腫瘤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