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眩」來有轉機

發佈時間: 2025/07/11

「眩」來有轉機

王婆婆今天興奮地告訴我,她終於能輕鬆地轉動身體擁抱她的乖孫。這是她渴望已久的心願。

多年來,王婆婆只要一轉動頭部,就會感到暈眩、噁心,甚至失去平衡而摔倒在地。她形容那種頭暈的感覺是非常可怕,因此她故意減少身體和頭部的郁動。這樣不單限制了她的日常活動,還導致肩頸疼痛,令她感到沮喪。由於害怕頭暈,她無法像朋友們一樣輕鬆地抱著孫兒逗他笑,令她更感不快。

由於沒有聽覺上的困難及視力模糊,她對耳鼻喉科的治療,以及需要戴上眼罩觀察其眼睛狀況的檢查產生了許多疑惑。為了釋除她的憂慮,我逐步向她解釋耳朵內隱藏著由半規管、橢圓囊及球囊組成的前庭系統,它的作用是維持身體的平衡和偵測身體的動態。此外,透過專門的儀器,她可以看到前庭系統連帶的眼球郁動情況,大大提昇了她對自身疾病的了解和治療的信心。

檢查發現,王婆婆患有耳石移位,也就是位於橢圓囊內的耳石鬆脫,滑入半規管內,導致頭部轉動時出現暈眩。我們為她安排耳石復位治療,協助她轉動頭部至不同位置,通過重力作用令耳石離開相關神經線,重新回到橢圓囊,從而停止引起暈眩的現象。儘管她對那些頭部轉動感到不自在和擔憂,她最終也欣然接受這個非藥物的治療法。

完成第一次復位治療後,她的暈眩和不安情緒也減輕了,也在隨後的治療中表現更加配合,積極地練習頭頸和身體的運動,減少復發的機率。現在,她可以無憂無慮、輕鬆地和孫兒玩樂了。

醫學技術和相關知識固然重要,但病人對醫護人員的信任和願意配合才是治療成功的關鍵。對我來說,能夠與患者攜手走過治療過程,分享他們康復後的喜悅,那份使命感和工作滿足感是難以言喻的。

(本欄逢星期五刊登)

撰文: 朱夏鳴 仁濟醫院聽力學家
欄名: 醫護深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