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其實你不必活得這麼苦

發佈時間: 2024/06/06

孩子,其實你不必活得這麼苦

「你肯定也來罵我啦!」少年雙手掩臉,情緒變得激動。

診症室內,母親連番抱怨孩子各項「行為問題」,期望心理學家幫忙說教。昨天少年被發現一邊做功課、一邊用手機。母親一怒之下將少年的書包扔出家門,「砰」的一聲-少年的心隨著書包一起散落在空巷。

少年自小被診斷患有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 。對比同齡人,他需要更多時間完成功課,為此他感到非常吃力。為了彌補不足,除了藥物治療,少年選擇奉行令人匪夷所思的生活時間表:他時常做功課至深宵,再逼自己清晨起來溫習,導致每晚只有二、三小時睡眠。

由於長期睡眠不足,疲累使少年難以集中精神,學習效率日漸下降。如此「事倍功半」,加劇了少年的自我批評和懷疑,加上時常感到被父母責罵和誤解,他開始出現抑鬱症狀,終日鬱鬱寡歡。

「我真係好辛苦啊⋯⋯」少年使勁壓著顫抖的聲線,漸紅的雙眼不敢直視母親。母親坐在旁邊,無言以對。診症室內的氣壓仿如驟升,我感受到雙方的壓抑、無助和疲憊。

「放心,我並不是要罵你,其實你已經很努力了。」

「真的嗎?」少年緩緩抬頭,不置可否地望向我。

承著少年湧泉而出的情緒,我繼續肯定他的感受,輔助他繼續說出心中鬱結,又引導他認識那些過度自我批判的思考方式和不奏效的應對方法。通過有系統的理解,讓他知道惡性循環帶來的負面影響,包括影響情緒和降低生活質素,無助提升個人表現。

「那麼,可以怎麼辦呢?」

少年可以學習給自己關懷(Self compassion),接納自己的情緒(Emotional Acceptance)和限制。同時,母親可以認識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的具體表現,唯有透過了解,才能改變外在環境和逐步建立健康生活規律,長遠提昇少年的執行功能能力。

「我的眼皮都撐不起來了,你看我多累?」

孩子,累了就回家睡覺吧,其實你可以選擇不必活得這麼苦。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鄧煒琪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