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時期是從兒童過渡到成人的重要階段,伴隨著大腦和心理的重大變化,令青少年的自我意識增強、渴望獨立自主,同時亦出現了較多情緒不穩定與衝動行為。不少父母都分享與青少年子女相處頗為困難,經常發生衝突矛盾
自我調節是我們在情緒、行為和認知上進行自我管理的能力,能夠根據環境與內在需求調整反應。這種能力幫助我們控制衝動、並做出切合目標的決策。自我調節的發展是從嬰兒期的外部調節,經過共同調節,最終達到自我調節
許多為我們帶來困擾的行為、情緒或身心疾病,從內在家庭系統療法(Internal FamilySystems Therapy)的角度來看,可能是內在系統為了保護我們而形成的。它們像盡忠職守的守護者,用盡
由於思覺過敏人士的思維認知、邏輯推理及自覺反省仍然健全,治療方向可以從不同層面介入,現階段有三種常見的治療方法:奧米加3:早年曾有研究指出服用奧米加3 可預防嚴重精神疾病,因當中的不飽和脂肪酸可有助精
「為甚麼做功課時總是不斷犯錯,浪費時間?」看著兒子反覆塗改的作業上滿是橡皮屑與修改的痕跡,楓楓媽媽忍不住嘆氣。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孩子常被困在「心急旋渦」中——急著動手卻忽略計劃、急著完
李女士走入我的治療室時,未說話就已經不斷流淚,定下神來才告知被家中的債務問題纏繞了數年,最近真的有種撐不下去的感覺了。她續說,兒子近年不斷賭波,至今已經累積了巨額賭債,今年已是她第三次幫兒子還債,抵押
在節奏快的生活中,跑步,尤其是馬拉松,已經成為很多人釋放壓力和提升心理健康的活動。讓我們來聊聊跑步心理學,看看這項運動如何幫助我們心靈成長,享受生活。首先,跑步是一種有效的減壓方式。當你在跑步時,身體
很多時候,情緒的糾葛與困擾,其實都源自於對自我的一份深深的不肯接納。我們不願接納自己的犯錯,彷彿那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惡;我們不敢正視自己的脆弱,生怕它暴露了我們的無力;我們更是竭力掩蓋自己的弱點,好像
陳女士已近退休之齡,可是她並不期待,甚至有點恐懼:「現在有工作,已經要擔當這麼多事務,將來退休了,恐怕連坐下來的時間也沒有!」她是家中長女、未婚、有五個已婚的弟妺,可是只有她一人主力處理父母的大小事,
臨床工作上經常遇到不少女性坦言,當媽媽不容易,尤其是雙職媽媽,要兼固工作,晚上還要照顧小朋友及處理家頭細務。媽媽們常見的壓力來源包括身份轉變、時間需求高和經濟壓力。從懷孕到生產,身份的轉變為女性帶來不
「我好怕講錯啊!怕其他人會批評我,之後會離棄我。我內心彷彿有一把聲音不斷地鞭策我,認為只有做到零瑕疵才會被接納,但我真的很累了……」根據內在家庭系統理論,人是多元心智的,內心有不同的部分,猶如家庭成員
對於許多人來說,快樂是一種渴望。正如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所言:「要快樂是很簡單的,但是要簡單卻不容易。」最近面見一對情侶。女友抱怨男友的入息不高,儲蓄有限,擔心將來的生活質
為人父母當然想將最好的給予孩子們,把家族的資源留給下一代,做到薪火相傳。但有沒有想過,一些不好的影響,包括上一代的創傷經歷,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都會不知不覺地傳給後代?當人們經歷一些非常可怕或痛苦的事件
「同學在校內多次發脾氣,甚至與老師發生肢體碰撞。上課時常常離開座位,還會在部分課堂上擅自離開教室,並且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他在家裡常常發脾氣,叫他做功課時發脾氣,叫他吃飯時發脾氣,叫他去刷牙、洗臉
面對壓力時,思覺過敏人士容易受到一些自動化負面思及核心信念影響,陷入 某些非理性的想法,從而出現困擾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以下兩個例子是他們常 有的思想陷阱。妄下結論 - 在欠缺充分資料、合理依據的情況下
最近因為一套電影,生死都成為我們各人反思的命題。從我們一向忌諱的命題變成我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在臨床心理學家的治療室裡面,每天都會談到生死的話題,與人們一起討論及思考生命的意義,尋找生活的目標和價值。本
小美與小明一同走進了我的治療室,兩人都顯得緊張而疏離,各自坐在房間的一角,彷彿是對立的雙方。空氣中瀰漫著高度的不信任和缺乏安全感的氣息。小美首先開口,聲音中帶著焦慮,她講述了小明在結婚僅10個月後,最
他15歲,總是一臉木無表情的,別人難以猜測他在想甚麼,卻更令他容易被同儕誤會,造成社交問題。我和他初次見面時,他一臉茫然,有一句沒一句的,我吃力地維持著對話。隨著見面次數增加,他愈能道出他的經歷: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