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女士走入我的治療室時,未說話就已經不斷流淚,定下神來才告知被家中的債務問題纏繞了數年,最近真的有種撐不下去的感覺了。她續說,兒子近年不斷賭波,至今已經累積了巨額賭債,今年已是她第三次幫兒子還債,抵押
在節奏快的生活中,跑步,尤其是馬拉松,已經成為很多人釋放壓力和提升心理健康的活動。讓我們來聊聊跑步心理學,看看這項運動如何幫助我們心靈成長,享受生活。首先,跑步是一種有效的減壓方式。當你在跑步時,身體
很多時候,情緒的糾葛與困擾,其實都源自於對自我的一份深深的不肯接納。我們不願接納自己的犯錯,彷彿那是一個不可饒恕的罪惡;我們不敢正視自己的脆弱,生怕它暴露了我們的無力;我們更是竭力掩蓋自己的弱點,好像
陳女士已近退休之齡,可是她並不期待,甚至有點恐懼:「現在有工作,已經要擔當這麼多事務,將來退休了,恐怕連坐下來的時間也沒有!」她是家中長女、未婚、有五個已婚的弟妺,可是只有她一人主力處理父母的大小事,
臨床工作上經常遇到不少女性坦言,當媽媽不容易,尤其是雙職媽媽,要兼固工作,晚上還要照顧小朋友及處理家頭細務。媽媽們常見的壓力來源包括身份轉變、時間需求高和經濟壓力。從懷孕到生產,身份的轉變為女性帶來不
「我好怕講錯啊!怕其他人會批評我,之後會離棄我。我內心彷彿有一把聲音不斷地鞭策我,認為只有做到零瑕疵才會被接納,但我真的很累了……」根據內在家庭系統理論,人是多元心智的,內心有不同的部分,猶如家庭成員
對於許多人來說,快樂是一種渴望。正如泰戈爾(Rabindranath Tagore)所言:「要快樂是很簡單的,但是要簡單卻不容易。」最近面見一對情侶。女友抱怨男友的入息不高,儲蓄有限,擔心將來的生活質
為人父母當然想將最好的給予孩子們,把家族的資源留給下一代,做到薪火相傳。但有沒有想過,一些不好的影響,包括上一代的創傷經歷,如果沒有好好處理,都會不知不覺地傳給後代?當人們經歷一些非常可怕或痛苦的事件
「同學在校內多次發脾氣,甚至與老師發生肢體碰撞。上課時常常離開座位,還會在部分課堂上擅自離開教室,並且不願意嘗試新事物……」「他在家裡常常發脾氣,叫他做功課時發脾氣,叫他吃飯時發脾氣,叫他去刷牙、洗臉
面對壓力時,思覺過敏人士容易受到一些自動化負面思及核心信念影響,陷入 某些非理性的想法,從而出現困擾的情緒和行為反應。以下兩個例子是他們常 有的思想陷阱。妄下結論 - 在欠缺充分資料、合理依據的情況下
最近因為一套電影,生死都成為我們各人反思的命題。從我們一向忌諱的命題變成我們茶餘飯後的話題。在臨床心理學家的治療室裡面,每天都會談到生死的話題,與人們一起討論及思考生命的意義,尋找生活的目標和價值。本
小美與小明一同走進了我的治療室,兩人都顯得緊張而疏離,各自坐在房間的一角,彷彿是對立的雙方。空氣中瀰漫著高度的不信任和缺乏安全感的氣息。小美首先開口,聲音中帶著焦慮,她講述了小明在結婚僅10個月後,最
他15歲,總是一臉木無表情的,別人難以猜測他在想甚麼,卻更令他容易被同儕誤會,造成社交問題。我和他初次見面時,他一臉茫然,有一句沒一句的,我吃力地維持著對話。隨著見面次數增加,他愈能道出他的經歷:父母
於臨床工作上,經常聽到病人談及「孤獨感」。究竟「孤獨感」是甚麼,又可以用甚麼方法排解呢?「孤獨感」簡單來說,就是指我們自我感到缺乏與別人於社交上互動及連繫的感覺。因此,即使一個人身邊擁有很多親朋好友,
你有沒有覺察到自己對情緒的信念?面對喜、怒、哀、驚、惡、厭、煩,你可察覺到自己對哪些情緒較為接納或抗拒?人對情緒的反應,有機會是受到對情緒的信念所影響。例如,難以接受哀傷背後的信念可能是:「男孩子是不
分享一個發生在診所裡的有趣實驗。每當鈴聲響起,候診室中的幾位演員便會站起來然後坐下。起初,真正的病人感到困惑,但隨著鈴聲的重複響起,病人們也開始模仿這些行為,儘管他們並不明白其中原因。這正是典型的從眾
現今社會重視個體的多樣性,強調每一個人都是獨特的,有著不同的背景和特徵,希望大家能夠互相尊重對方。多樣性不僅限於種族、宗教、性取向等等,近年來有更多人開始提倡「神經多樣性」(Neurodiversit
你有沒有試過因為一些小事情是深深自責?無法停止回想自己的失誤,感到無地自容,甚至乎想掘個窿躲藏起來?有記憶以來,子誠努力做好每件事,因為稍有失誤,母親就會拿出皮帶,一鞭鞭地打在他身上。小二英文考試考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