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理慢性痛症的精神壓力

發佈時間: 2024/03/21

處理慢性痛症的精神壓力

你常感到肩頸膊痛嗎?如果痛症持續或反覆出現三個月或以上,就可介定為慢性痛症。慢性痛症的成因各有不同,受傷或手術後、關節勞損退化、慢性發炎或感染等都有可能導致長期痛楚。然而,有時原先引起痛症的病患已得到治療,而身體仍感到疼痛,這時候慢性痛症本身便成為了一種需要處理的病患。
很多人以為慢性痛症是身體上的毛病,然而它受著多種因素影響,因此需要從生理、心理及社交方面去了解和制訂全面的治療方案。

慢性痛症患者除了身體感到不適,情緒和心理亦會受影響,繼而影響正常工作及社交。多達六成的慢性痛症患者出現抑鬱症,而當慢性痛症和抑鬱症兩者並存的時候,患者的治療成效和整體功能也比較差。另一方面,生活壓力也可能引起肌肉繃緊或抽筋,繼而加劇痛症,可見良好的情緒及壓力管理是處理慢性痛症重要的一環。文獻指出,認知行為心理治療對慢性痛症管理有一定效用,包括能紓緩痛楚程度、減少逃避和災難化思想、增加痛症處理相關的自我效能。

即使慢性痛症患者很努力,治療過程也未必一帆風順。患者宜嘗試去接納痛症的存在,明白到即使未能根治,也可以學習與之共處。維持正常的體能及社交活動之餘,亦盡量參與重視或喜愛的活動。與此同時,要學會接受自己的限制,量力而為,不勉強自己做能力範圍以外的事情。

從心理的角度出發,保持正面積極的思想,有助克服慢性痛症帶來的無助感。例如欣賞醫護人員和自己付出的努力、留心病情微小的改善、感恩家人親友的支持等等。緊記不要使用煙酒等不良的減壓方法,建議學習並在生活中恆常進行覺察呼吸練習或其他鬆弛練習,以助減輕精神壓力和減少因肌肉繃緊而加劇的慢性痛症。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曾湘璿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