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等於懶惰嗎?

發佈時間: 2023/09/21

拖延等於懶惰嗎?

「孩子往往需要三催四請,才會開始做功課,而中文作業更是永遠都要拖延到最後才做。」

臨床工作上經常聽到家長投訴孩子懶惰,拖延問題嚴重,不願做功課,亦缺乏主動性學習。究竟拖延是否等於懶惰,而「拖延症」又是甚麼呢?

首先,「拖延症」並非一種精神疾病,而只是一種行為,意指一個人即使意識到負面後果將會出現,卻依然推遲開始或者完成計畫好的工作。

其次,經常拖延的人並不等於懶惰。懶惰通常指一個人因欠缺原動力,而不願意付出必要嘅努力去達到目標。相反,拖延行為則多與心理層面有關,例如因害怕失敗而遲遲未作出行動,又或因要求過高,務求計畫完美才開始行動,結果臨到死線才開始,最後結果強差人意。

根據認知行為理論,每一個人的行為背後往往以一些想法作為基礎。而拖延的成因則基於一些欠缺彈性的想法,及相應產生的負面情緒,如憤怒、焦慮、沮喪等,進而令人傾向以拖延去逃避面對因負面思想而產生的不適感。而患有「拖延症」的人通常有以下想法,包括害怕失敗或者不被接納;對不確定性的恐懼;過於完美主義;或欠缺自信。

因此,如果家長發現孩子處理某些事情上經常拖延,千萬立刻標籤孩子為懶惰。建議先嘗試了解其背後原因,才能對症下藥,與孩子一同解決拖延問題。

(本欄逢星期四刊登)

撰文: 梁重皿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 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