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手語須放下口語思維

發佈時間: 2022/10/14

學手語須放下口語思維

我當初學手語是因為貪玩。

幾年前,我剛入大學,班上有幾個用手語溝通的聾人同學,看到其他學過手語的同學可以和他們談天,我也想「玩埋一份」,於是便開始報讀大學裏的香港手語課程。

有別於使用聽覺和聲音的口語,香港手語是一個使用視覺、肢體和空間的語言。學手語的頭幾年,我很想知道每一隻手語生字的「中文解釋」、想知道某些廣東話字(不是粗口)的香港手語是甚麼;表達手語時也常常不自覺地以「廣東話」思考、按廣東話的句法把手語的詞彙逐隻逐隻地打出來,使用「中文手語」或熟悉廣東話口形的聾人可能會看得懂,但操自然手語的聾人就可能會看到一頭霧水了。

上手語課時,一次又一次,絞盡腦汁也想不到如何用我雙手表達各種奇形怪狀的物件;又曾經學習如何以香港手語描述環境,課內的練習就好像是不停將地圖/平面圖「搬上手」--屋內有很多不同傢俬,但我只得兩隻手,我總是覺得自己不夠手用。每次上完課後,腦袋都有被榨乾的感覺,但這又正正代表着自己正在進入一種全新的語言和文化、正在學習以全新的方法思考事物。

和聾人朋友相處久了,就更明白在使用手語時放下「口語思維」的重要性,嘗試單純地用眼睛學習,以手語理解和思考手語。慢慢地,問的問題不再是「這隻中文字的手語是甚麼」,或者「這個手語的中文是甚麼」,而是在與聾人朋友的日常對話中,明白手語的一字一句在聾人社群的手語中是如何被使用和理解,如此就更能體會和欣賞香港手語是一個獨特而豐富、充滿生命力和創造力的語言。

撰文: 胡歷恩 逢星期日晚6時半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