聾校外傳承聾人文化

發佈時間: 2022/04/22

聾校外傳承聾人文化

香港的聾人教育從以往口語主導,漸漸發展出不同學習模式,包括香港中文大學手語及聾人研究中心推行的「手語雙語共融教育計劃」。所謂的「口語和手語兼用」到底是怎樣一回事?

我是計劃裏一所主流小學的聾人老師,跟一位健聽老師在課室裏同步教學。健聽老師用口語而我用手語,而不是一位老師同時打手語和說話。班裏不論是健聽生抑或聾生,都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語言,或者同步接收兩種語言。我和健聽老師的關係是協教。課堂前,我們會一起備課,商量及決定好教案,再準備簡報、電子書和視覺支援等教材;而健聽老師也懂得一點手語,有需要時我們會即場溝通。

在傳承聾人文化上,聾人老師的角色十分重要。我小時候在聾校使用口語學習,唯一的聾人老師只教美術科。放學後,我們都喜歡去美術室和老師聊天,聊得很開心。而在手語雙語共融計劃中,聾生和健聽生平常一起上課,亦有獨立跟聾人老師上的課,訓練寫作能力和用手語討論時事等,讓他們有機會跟聾人老師交流,從老師身上學習聾人文化和建立聾人身份。

學校亦會舉辧聾人文化工作坊和手語班等課外活動,家長和校務處員工等都會參與。健聽生從小與聾生一起學習和成長,自然懂得手語,亦理解聾人文化。在沒有傳譯員的場合,他們亦會主動做傳譯,校內共融的氣氛很好。

孩子是我們的未來。不論是聾校、聾人中心,還是我們的手語雙語共融計劃,都有責任讓孩子傳承手語及聾人文化。

撰文: 余安琳 逢星期三下午6:30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