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張勇

發燒點算好?

發佈時間: 2022/03/04

發燒點算好?

一般人的正常體溫的定義是以口溫(舌下)37度為主(介乎36.5度至37.5度間),肛溫及耳溫高過口溫0.5度,腋溫度則比口溫低0.5度左右,如果口溫度大於37.5度,或晝夜體溫大於1度以上,即為發燒。

引起發燒的原因有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急性扁桃腺炎、尿道炎、中暑、腸胃炎等之外,有部分是無法在短時間內確診者,稱之為不明熱,須進一步追蹤檢查才能了解病因,如感染症、惡性腫瘤、自體免疫性疾病、血液疾病等。

許多人發燒時,有全身筋骨痠痛無力、顫抖、心跳變快、注意力不集中、熱痙攣等不適症狀,有些人會馬上吃退燒藥,但往往吃了燒退,不吃又燒起來。其實發燒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引起發燒的原因,盲目的退燒也許會掩蓋了某些症狀,忽略了背後因素。一般需要積極退燒的情形只有高於40°C度的高燒,及嬰幼兒熱痙攣等情形。發燒加上抽筋也許是早期腦膜炎的唯一病徵。

中醫治療發燒也許降溫速度沒退燒藥那麼迅速,但比較不易出現燒退了又燒起來,而且患者也較感覺舒適,較不會昏沉。屬於呼吸系統引發的發燒,可用銀翹散、麻杏甘石湯等,並注意加添衣物,以免吹風受涼,情況加重;屬於泌尿系統引發的發燒,可用豬苓湯、導赤散等,並注意多飲水,多排尿,嚴禁憋尿;屬於腸胃系統引發的發燒,可用葛根黃芩黃連湯加減,並注意飲食清淡,冰品、油膩、烤炸、辛辣刺激性食物應忌口;中暑引發的發燒可用三味香薷飲、白虎湯等,並注意水份補充及防曬。

如果發燒是突然的,或是漸漸加重,併有惡寒或寒顫,或合併有意識障礙、出疹、嚴重嘔吐、腹痛、腹瀉、呼吸急促、黃疸、抽筋、痙攣等,必須及早去醫院檢查,以免延誤某些嚴重疾病的治療時機。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深獲名人富豪信任與支持,專治痛症、都市病等。
欄名: 名人御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