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為聾孩子選擇語言 手語?口語?

發佈時間: 2022/01/07

怎為聾孩子選擇語言 手語?口語?

在聽不見的世界,語言溝通是個大議題。孩子出生,發現耳朵聽不到聲音,新手家長往往驚愕不已,繼而四出尋求專業人士意見。「要是我的孩子聽不見我說話,怎樣溝通?孩子長大了,怎跟外間溝通?」這大概是讓家長困擾得寢食難安的問題。

自稱「聽障人士」的鄔昊廷,媽媽是位教師,發現兒子聽不見後,秉持一股鐵柱可磨成針的熱誠,希望兒子排除萬難︰「媽想我學好講話,看看我們這些聽不見的人可走多遠,極限在哪兒。」他自小接受嚴格的口語訓練,在健聽主流學校長大,及後獲香港大學建築系錄取,得比健聽人士花更多力氣作專業上的滙報和溝通。「當老師的媽媽知道閱讀的重要,雖然我上課時沒聽清楚,但自小養成的閱讀習慣讓我能追上進度。」鄔昊廷頭側佩戴人工耳蝸儀器,但他說︰「這其實也只是幫到6、7成,其餘的靠經驗去估,也靠讀唇。」近年全球疫情蔓延,人人都戴口罩,令溝通更困難。

聾人林素然自小就讀健聽中小學,長大過程中沒碰上另一個聽不見的人。到中五畢業,前路茫茫之際,被父母安排入讀全球唯一聾人博雅大學——美國嘉路達大學。在那兒林素然可說是脫胎換骨︰「我因而遇上能當老師、醫生的聾人,親身見證聾健平權。」這大學全以手語溝通,林素然開始時一點都不懂,沮喪得差點想放棄。直至今天,她精通美國、香港手語,除了跟熟悉自己的父母仍用口語,與其他人一律以手語或紙筆溝通。

孩子若聽不見,真的就只能在口語和手語之間二選其一嗎?如果你是父母,你會怎樣為孩子選擇?(上)

撰文: 陳意軒 逢星期三下午6:30在港台電視31播映
欄名: 唔聲唔聲講你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