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綠燈人像背後的心思

發佈時間: 2020/12/16

紅綠燈人像背後的心思

印度最大城市孟買改裝市內過百組交通燈號,將傳統的男性人像轉換成着裙的女性外形。印度女性遭受嚴重不平等對待的惡劣風氣向來備受抨擊,孟買屬邦的官員強調,希望彰顯性別平等。其實印度此舉並非首創,波羅的海國家立陶宛,前年改裝首都部分交通燈,紀念當地女性參與選舉100周年。3年前,澳洲墨爾本亦一度藉婦女節換上女性交通燈號圖像。本港亦曾經有人致函運輸署署長爭取換燈,結果呢?不用多說。

世界上第一盞交通燈於1868年啟用,近7米高的燈柱,矗立於倫敦一個繁忙的路口,當時用的是煤氣燈,靠人手轉換紅綠色。雖然發揮到一定效果,但是20多天後就發生爆炸,惟有停用,直到使用電源的新設計面世。

除了提倡女權,西班牙馬德里、奧地利維也納、英國倫敦等地,近年亦曾因應同志活動改裝交通燈號,換上手拖手的雙人公仔,大多數是同性人像。

德國更加有趣,除了關注性小眾,還有不少別具特色的燈號造型。1990年東德併入西德,統一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部分東德人感嘆家園依舊但事物全非。經過一番爭取,東德沿用20多年的「戴帽矮仔」,得以繼續於柏林街頭站崗,如今還成為隨處可見的紀念品圖案。法蘭克福附近城市更出現過貓王交通燈。而萊茵河岸邊的美因茲市,燈號上是當地有40多年歷史的卡通人物,一位媒體編輯形容,常常看見路人愉快地注視這些可愛的紅綠燈。

一盞交通燈也能夠培養歸屬感,意義遠遠勝於純粹發布指令叫人服從,其實一切就看決策者的心思了。

(本欄逢周三刊登)

撰文: 黃思蘅 香港電台第一台《藍地球》,逢周一至周五播出,為聽眾帶來世界不同類別知識。
欄名: 《藍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