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的物理與心理距離

發佈時間: 2020/12/10

社交的物理與心理距離

近月本港的疫情又再次反覆,大家的防疫意識又再次提高。確實,大家保持社交物理距離,對於防疫甚為關鍵,但卻不應成為唯一關鍵。任何人如果想達到真正的健康,不單止身體健康,心理健康也是不可或缺的。

因為疫情的緣故,不論老友記、成年人、青少年或兒童,都缺少了與同伴交往的機會,只能大部分時間窩在家裏,非常沉悶。當人欠缺社交互動的機會,情緒的穩定性也會很容易隨之下降,隨之而來的是罹患情緒病的風險有所提升。

無止境地保持物理社交距離,不單容易令人意志消沉,而且也會更容易產生與家人之間的衝突。不要以為在家工作與在家學習是一件令人感覺放鬆的事情。在過去數個月,有很多求助個案都是因為長期在家工作或在家學習,而產生很多不必要的人際矛盾和心理壓力。

因此,我們需要因應這個「新常態」,在生活習慣上有所調整。雖然可能在往後數個月裏,我們在物理層面上確實需要保持社交距離,但我們也可以透過科技的協助,以其他方式保持和身邊家人與朋友心理上的緊密社交距離。

除了可以在網上作視像聊天之外,也可多參與網上的多人連綫遊戲和活動,以彌補物理阻隔所帶來的心理影響。

適應環境轉變並不可怕,只要把握機會,也可以當作是抗疫力提升的訓練。

(本欄逢周四刊登)

撰文: 張傳義 香港心理學會臨床心理學組臨床心理學家
欄名: 心晴百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