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勇
張勇

秋季易發的病症

發佈時間: 2019/09/06

秋季易發的病症

秋季是指農曆的立秋、處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六個節氣,又即農曆的七、八、九月。立秋為秋天之始,處暑為炎熱將止,白露為涼意將至,秋分為秋季已過半,寒露為天氣將日漸見寒,霜降為已入深秋、冬天將至。

秋季的氣候特點主要是乾燥。由於日照長,天氣不斷收斂,空氣中缺乏水份潤澤,故常覺口鼻乾燥、口渴欲飲、皮膚乾燥,甚見大便乾結等。初秋跟夏季相比,仍覺天氣炎熱,但因空氣中濕度降低,故熱中帶爽,相對更為舒適宜人。初秋燥熱傷人、消津耗液,故又有「秋老虎」一說。晚秋跟冬季相比,亦因空氣中水份不足,則見寒中帶乾。

秋季易發病病位多見於肺。如前言,秋季氣候乾燥,易損津液,常見因肺燥而致咳嗽、咽燥口乾等症,而中醫有「肺與大腸相表裏」一說,亦常見併發便秘。加以夏秋之交,天氣炎熱,飲食上若貪涼喜冷,則可見腹痛、腹瀉等胃腸病,如急性胃腸炎、細菌性或阿米巴性痢疾以及其他傷寒病。若嗜睡於通風或露天地方,則有機會被帶病毒、細菌之蚊蟲叮咬,可致瘧疾、乙型腦炎等病。

此外,在中醫理論之中,亦有「肺主皮毛」一說,故皮膚病如慢性濕疹、皮炎、銀屑病、白癜風、皮膚瘙癢症等,皆好發於秋季。

秋季除常見肺病、腸胃病外,一些流行性疾病亦為常見。流行性疾病中醫又稱時行病,即指因外界環境、氣候等季節性因素而生的疾病,其中秋季好發之時行病有秋燥病和伏暑病兩種。

秋燥病涵蓋範疇包括上呼吸道感染、急性支氣管炎等,伏暑病則包含流感、流行性腦膜炎、乙型腦炎、流行性出血熱、鈎端螺旋體病等。

除上述兩種秋季常見時行病外,一些無季節性的流行性疾病,如病毒性肝炎、因吸入花粉、麈蟎或接觸動物皮屑所致的過敏性疾病等,亦需多加防護。

針對秋季的氣候特點及易發病,及早防治,適當進補調護,可有效改善體質,遠離疾病。

(本欄逢周五刊登)

撰文: 張勇 上醫堂創辦人、註冊中醫師,深獲名人富豪信任與支持,專治痛症、都市病等。
欄名: 名人御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