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ket:inline-image name="drlam01.jpeg"}}{{/hket:inline-image}}
中秋節吃完豐富晚飯再賞月,食的都是肥甘厚膩之物,即使多吃生果,仍然感到肚皮飽滯吃不消。有中醫師更表示,部份體質虛寒人士,即使吃少許月餅或生果都已食滯,建議除了傳統消滯食療外,亦不妨自製中藥暖包來敷肚皮,有助防止反胃及嘔吐。
中秋食太多致脾胃濕滯
香港中大中西醫結合醫學研究所客座副教授林冠傑醫師表示,很多人過時過節,食肥甘厚膩之物太多,例如中秋打邊爐、BBQ、飲酒及吃喝玩樂等,都會令脾胃損傷,水濕太多,以致脾滯無力運化,有飽滯之感,「這類食太多而飽滯的情況,建議可以用山楂、烏梅、內金及麥芽等焗水飲(製法見下文),因為山楂可消食化積,而烏梅則可以,除口臭及健胃,內金亦能清肝膽熱毒等。」
{{hket:inline-image name="drlam04.jpeg"}}{{/hket:inline-image}}
體虛者吃少許已飽滯
不過,有部份人本身體質虛寒,平時「食兩啖」都已經感到飽滯,中秋節期間即使小食四分一件月餅,或者吃少許生果,都已經食滯了。林醫師指出,這類食滯情況屬於「虛證」,需要靠補氣來健脾化胃,「這類人士適宜吃粥來消滯,而且質地要較黏稠,加入防黨、內金、陳皮及烏梅等來煲粥吃,有助補氣及開胸化痰。」
暖包敷肚皮防反胃
除了食療外,林醫師更提供一個熱敷肚皮的方法,對體質虛寒而食滯人士有幫助,「可將粗鹽、白米及吳茱萸加入鑊炒熱(製法見下文),並用布袋包好,用來敷肚臍上下的位置,這裡有上中下脘穴,也是丹田位置,稍稍敷一回有助防止反胃、反芻及嘔吐等。」林醫亦補充,足三里是一個保健穴位,適當按壓有助提升腸臟動功能,「每按一下,數10聲,然後放鬆,重覆做5-10次,即可有效紓緩腸胃不適。」
{{hket:inline-image name="drlam02.jpeg"}}{{/hket:inline-image}}
山楂烏梅內金焗水(實證)
材料:山楂2錢、烏梅3粒、內金3錢、麥芽3錢
製法:將所有材料放入茶袋,焗水30分鐘,加少許冰糖調味成。
功效:有消積導滯化食,除口臭及健胃作用
防黨內金粥(虛證)
材料:防黨3錢、內金3錢、陳皮1角、烏梅3粒及半碗米
製法:將所有材料煲粥,煲1-1.5小時即成。
功效:有補氣化食、消滯和胃作用
消滯外敷暖包
材料:粗鹽一斤、白米半斤及吳茱萸一両
製法:將所有材料加入鑊中炒至微熱,然後放入布袋之中綁好,放在肚臍上下位置熱敷。
功效:防止反胃及嘔吐等
{{hket:inline-image name="drlam03.jpeg"}}{{/hket:inline-image}}